酸枣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七旬老人在山里靠挖药材打酸枣过着鸡犬麻桑 [复制链接]

1#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这是一个四面是沟、一面靠山的小山村。这个小山村的农民世世代代住在这里,靠种地为生。原来这个小山村有26户人家,多口人,由于交通不便,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在精准扶贫中,都搬迁到了其他地方。原来的小山村只剩下3户人家,都是年纪较大的人。今天要说的就是还在小山村居住的快要八旬的老两口的鸡犬麻桑的生活。图为航拍的这个小山村。

这位老人就是今天介绍的主人公,他叫吴四稳,今年78岁。他和妻子有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三个男孩。如今,大儿子移民到另外一个村庄,是自己买的房子,二儿子招赘到外县去了,三儿子则住在另外一个村子里。原来村子里的老院子就住着吴四稳老两口。图为吴四稳老人。从面容上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慈祥的人。

吴四稳老人的妻子叫薛转枝,今年76岁。是个贤惠的妻子。薛转枝四十多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医院已经不收治病人了,就是可能人不行了。吴四稳眼泪直流,给医院说,如果治不好,医院负责。医院,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妻子从死亡线上逃了回来。那时候,吴四稳高兴得黑夜都睡不着觉。图为妻子薛转枝从地里归来。

现在,女儿有了婆家,三个儿子都成家立业。特别是大儿子住的村庄离这里比较近,多次劝父母亲过去跟他们一起生活,因为这个村的几十户人家都移民走了,就剩下只有三户人家还住着人,都是些老人。但是老人坚持不去,因为他和妻子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了,有感情了。不愿意离开这个生存条件不好的小山村。图为吴四稳从地里回来了。

吴四稳家中在这个小山村有二十多亩地。年轻的时候,家里妻子有病,孩子们多,生活挺困难的。那时候,就是种地,山里的土地贫瘠,没有灌溉设施,就是靠天吃饭。吴四稳和妻子起早贪黑,脸朝*土背朝天的干活,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土,就是凭着下苦,把四个还在拉扯大了。老两口的功劳真大。图为吴四稳在地里干活。

现在,随着身体的衰老,三年前,吴四稳老人把土地交给了大儿子,由儿子耕种,因为他们老两口实在是干不动了。儿子不在这里居住,由于地里都种植药材,最少两年才收获,因此地里的活不算多。有时候儿子开着电动三轮车翻沟越岭到这里干活,老人就会给儿子做饭、烧开水。图为吴四稳老人领着上山来干活的别人家的孩子上地去。

不种地了,老两口总要生活,儿子们都会给老人钱的,但是老人总不想连累孩子们,于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就选择了春天、夏天挖远志这种药材。远志是地产药材,当地就是远志的产区,特别是野生的远志,更是缺少的药材。图为老人在地里挖远志。

由于吴四稳有严重的哮喘病,妻子有贫血病。妻子不让吴四稳去挖药材,吴四稳担心妻子的贫血病。这样,老两口就会互相为对方操心,照顾对方。但是吴四稳还是要坚持每天去地里挖远志。人老了,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就是爱!就是幸福!这样老两口生活在一起,才会有意义!

挖远志也挺辛苦的,因为远志一般生长在崖边上,地头的杂草种。因此,找这种野生的远志,要跑很多路的。而且越挖越少,跑的路就会越来越远。往往挖上一晌药材,就会累的人乏马困,胳膊、腿都会疼的。图为吴四稳出门挖药材去。

挖的远志要把远志的叶子剪掉,然后把远志根的内芯抽掉,用当地的话说,就是剩下远志筒,晾晒干后卖钱。当地的野生远志的价格每公斤元。老两口挖一天的远志,能够挣30元钱。这样,老两口就能满足基本的生活了。因为这里就不用多花钱的。没有商店、没有菜铺,就是自己在院子里,屋前房后种菜吃。图为吴四稳和妻子在院子里整理远志。

除了挖远志,秋天的时候,吴四稳的妻子还会去打酸枣。因为酸枣核是药材,镇静安神的一种好药材。外地人、当地人都会在那个时候专门收购酸枣的。打酸枣很危险的,因为酸枣树都生长在崖边上,一个人要用很长的杆子在崖边敲打酸枣树,一个人在崖下边捡酸枣。老两口一年挖药材、打酸枣,能够收入元左右。图为吴四稳的妻子从地里挖远志回家来了。

现在,吴四稳和妻子就住在祖辈留下来的院子里,住在土窑洞里。尽管多年前崖面用砖砌了,但是能够住人的窑洞就两孔了,其余都年久失修。为了省钱,老人做饭就用土锅灶,柴火都是妻子薛转枝从地里、山上捡来的。图为烧饭的土灶和柴火。很传统、很古老、但是很实用,做出的饭菜味道真好!

现在,妻子薛转枝虽然是贫血,但是不要紧的。吴四稳的哮喘病倒是有时候很重的,特别是到了冬天,喘一口气都十分困难。前一段,吴四稳医院,除了报销,还自费花了四千多元。老伴薛转枝照顾丈夫非常周到和体贴。她说,三十年前,老头子救了我一条命,现在老头子有病了,我要加倍的照顾他,报答他。

现在,这个小山村由于移民都走了,所以条件越来越不好。没有小卖部,油盐酱醋要到六里地的其他村庄去买,没有卫生所,有了病不能及时救治,前一段,吴四稳半夜病种,就是用医院。村里没有自来水,吃的是浅井流的下雨水。老人说,就是这样,他和妻子也不离开这里。因为老人在这里生活了七十多年,留恋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