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挑一#
本星球,有25%的居民,受到失眠困扰。失眠的定义,按照当代医学的观点,是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的不满意,并且影响白天的社会功能。对付失眠的手段主要是安眠药或褪黑素之类。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担心副作用,也怕吃上瘾,没药就睡不着。那么,传统医学怎么应对失眠呢?
传统医学认为,出现失眠,根本原因是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由此,依照病情,将失眠分为4种情况,心脾两虚、气滞血瘀、阴虚火旺、痰湿中阻等,然后进行辨证施治。咱们现在就来看看其中的细节。
心脾两虚的失眠,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体倦、纳食不香、面色少华。就像失恋的大小姐,或是失业的程序员。这种人,舌头淡红,舌苔薄白,脉搏细弱。应对的策略是补益心脾,常用的方剂是归脾汤。如果失眠严重,需要加大茯苓和酸枣仁的用量。这类失眠,也可以尝试食疗,挑选20枚龙眼肉加15个大枣煎汤,每天睡觉前服用。
气滞血瘀的失眠,会出现彻夜难寐、多梦、胸胁胀痛、情志不悦。这类人,舌头暗红,还可能存在瘀点或瘀斑。应对原则是活血化瘀,常用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食疗可以选择丹参30克加灵芝9克,热水浸泡,代茶饮用。
失眠中的阴虚火旺型,会表现为心烦、头晕目眩、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舌苔发红,脉搏细弱而快速。应对原则是滋阴降火,常用方剂是天王补心丹。如果伴有口舌生疮,可以使用朱砂安神丸。食疗可以选择30克珍珠母,加水煎30分钟,去渣后再放入60克百合,煎汤服用。
痰湿型失眠,特点是睡眠不安、头重胸闷、脘腹胀满、食少嗳气、大便不畅,舌苔腻,应对原则是燥湿化痰,常用方剂为湿胆汤。对于积食者,可以同时服用保和丸。食疗可以服用半夏粳米粥,先用秫米60克和10克制半夏煎汁,取汁并加水,再放入30克粳米煮成粥,每天吃2次。
传统医学应对失眠,还有很多简单的方法。据传,清代苏州知府睡眠欠佳,服用天王补心丹,也不见效。名医叶天士,建议知府使用响豆。叶大夫说,响豆,来自槐树上结的槐角,夜间会发出响声,2颗响豆配2片槐树叶,泡酒,喝下,就能睡好。不过,需要知府亲自摘下槐角,剥出槐豆,分成若干小包,每晚在枕头边放1包,静静地听着,没响声的就扔掉,直到找出响豆。知府按照叶大夫的吩咐,认真执行,不过,直到睡眠改善,也没找出响豆。于是,知府恍然大悟,原来世上并没有响豆,叶大夫只是通过巧妙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治好了知府的心病,心静,就能睡好啦。您悟出了什么?睡不好,又不愿吃药,不妨试试帮助入眠的脑波音乐吧,让内心安静,就会有好梦啦。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