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仲景如此喜用附子,你发现他配伍的规律了吗 [复制链接]

1#

I导读:“主治疼痛与桂枝、白术、茯苓并用,主治厥冷与干姜并用,主治恶寒与桂枝、麻*、细辛、甘草并用。”(编辑/王超)

附子的应用

作者/朱木通

大抵附子剂的主治疾患,依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记载一一临床应用也是一样一一概括之,有下列数种:

A、主治疼痛(与桂枝、白术、茯苓并用):

1.桂枝加附子汤(伤寒)“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太阳上篇)

2.桂枝芍药汤(金匮)“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贏、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中风历节病)

3.桂枝附子汤(金匮)。

4.桂枝加白术汤(金匮)“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痉湿暍)

5.甘草附子汤(伤寒)“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太阳下篇)

6.附子汤(伤寒)“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太阳下篇)

7.真武汤(伤寒)“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痢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痢,或呕者。”(少阴篇)

此外如《金匮要略》之薏苡仁附子败酱散治肠痈、薏苡仁附子散治胸痹缓急痛、大*附子汤治胁下偏痛,皆是以附子之热破寒积。

B.主治厥冷(与干姜并用):

1.干姜附子汤(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太阳上篇)

2.四逆汤(伤寒)“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太阴篇)

3.通脉四逆汤(伤寒)“少阴病,下痢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痢止脉不出者。”(少阴篇)

4.附子梗米汤(金匮)“腹中寒疝,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腹满寒疝)

5.乌梅丸(伤寒)“……此为藏寒……”(厥阴篇)

C.主治恶寒(与桂枝、麻*、细辛、甘草并用):

1.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太阳上篇)

2.芍药甘草附子汤(伤寒)“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太阳中篇)

3.麻*附子细辛汤(伤寒)“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少阴篇)

4.桂枝去芍药加麻*附子细辛汤(金匮)“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水气病)

5.越婢加附子汤(金匮)“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无汗出,无大热。”(水气病)

6.麻*附子汤(金匮)“水气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水气,发其汗则已。”(水气病)

7.附子泻心汤(伤寒)“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太阳下篇)。

以上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重要附子剂,亦为经方派繁用剂,如果再参照时方派之附子理中汤、十全大补汤加附子、大防风汤、沉香天麻汤之类,则对于附子剂的应用范围之广泛,当更加了解。

好物推荐

姜茶膏丨肉苁蓉丨酸枣仁丨辅酶Q10

煴煴灸丨煴煴宝丨煴煴贴

推荐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优点:悬灸微烟、渗透性强、易操作、随时随地灸、多穴位同时灸

燃烧时间:30分钟左右

方便指数:★★★★★

效果指数:★★★★★

推荐指数:★★★★★

点击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国传煴百年

咽痛的艾灸调理方法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