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案
某患男37岁初诊:年6月9日主诉:失眠多年,近2日加重。刻诊:近日彻夜不眠,偶有寒热往来,颈项不适,左胁闷痛,口苦,易渴,易头晕,乏力,喜饮温水,纳可,手脚心热,夜间失眠时感心跳,小便正常,大便粘腻。舌象:舌淡红,中有裂纹,苔白略干。脉象:右脉细,左脉弦紧。检查:显示颈椎曲度消失,脑供血不足。该患来诊时,主诉就是失眠、睡不着觉。而治疗失眠,有人可能会想到如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等常用方,但师父在《经方临床大讲堂》课程中讲酸枣仁汤方证时说:“失眠这个病,单纯治疗失眠这个症状,往往是无效的,需要针对患者整体的病机去对治,比如说患者是阳虚,我们给予温阳,化水饮治疗之后,这个失眠症状会随之消失。”随后诊其脉,右脉细、左脉弦紧;望其舌,舌淡红苔白。好了,这便可提到师父在《伤寒论类编补遗》少阳病篇讲的:“舌苔薄白,脉弦。这个在临床辨证地时候,是第一印象,很重要,一定记住这个舌脉。见到患者,你搭上脉,一看,好,脉弦。看看舌苔,薄白!好了,你用少阳这套症状去问吧,保准一半以上患者都承认的。”加之脉弦多主水饮和病位在半表里,于是问到,有没有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啊?患者言是。有口苦吗?患者说有。头晕,胁肋痛等症也随之问出。另诊其两手脉不同,故又问知患者确有颈椎问题。
再看该患整体表现:寒热往来,左胁闷痛(属胸胁苦满范畴),头晕,口苦,口渴(与咽干近似),大便粘腻(轻度水热互结,与下利近似),结合舌脉,整体符合小前胡汤的病机及主治。
相关条文
1.少阳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结痞痛,腹中冷痛下利,往来寒热者,大阴旦汤主之。(《经方法钥》)2.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
3.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
综上总结如下六纲:少阳病为主五证:温多凉少,阳痞证四本:气滞为主,夹杂水饮三势:体势尚可,病势偏缓,药势需足治则:驱邪为主预后:可治类方:错杂剂阴旦类方方证:小前胡汤证为主而患者夜间失眠时感心跳,苔白略干,当时考虑是津亏又伴轻度水饮气滞互结上逆的问题,故在小前胡汤基础上去大枣,加茯苓、龙骨、牡蛎、鳖甲等药,化饮降逆、理气安神。由于患者存在骨性结构改变,脑供血不足,加羌活、葛根对治。处方:小前胡汤-大枣,+龙牡、茯苓、鳖甲、羌活、葛根。前胡40g*芩20g*参20g姜半夏30g生姜15g龙骨30g牡蛎30g炙甘草20g茯苓30g鳖甲15g羌活30g葛根30g7剂,1日1剂,每日3次水煎服,每服mL。复诊:年6月18日治疗效果较为满意,7剂药后,患者达到了8小时睡眠,这就是汉传经方的魅力所在!
——汉传中医弟子庞尧斌医案
汉传师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