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煎煮方法这样煮效果最好 [复制链接]

1#
看中医、吃中药有效果与否,除了与中医师医术高低、中药质量好坏有关之外,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药的煎煮方法,煎煮方法是否正确,很大程度决定了处方的效果。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中药煎煮器皿的选择,今天,我们聊聊中药的具体煎煮方法。中药的煎煮总的来说就两个步骤:1、浸泡。2、煎煮。1、浸泡,即是将药物置于煎药器皿中,加水浸泡浸泡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有几点:水量、时间、温度和水质。水量:一般先以盖过药面2~3厘米水量浸泡,待准备煎煮时,看视药物吸水情况再适当增加水量,以防药物吸水后导致煎煮后药液过少情况。时间:浸泡泡时间一般30分钟即可,质地较密的药材可适当延长。温度:浸泡药物的水温度一般要求常温即可,冬天可用温水浸泡,但无论哪个季节,浸泡药物时水的温度均不可超过60度,以防药物表面有效成分固化,不利于有效成分释出。水质:煎煮中药的水,除医生有特别要求外,一般用自来水即可,无需使用矿泉水或山泉水,因这些水类略带凉性,对某些疾病不一定合适,故使用普通自来水即可,如有条件,可将自来水静置1~2小时后再浸泡、煎煮。2、煎煮:即是将浸泡后的药物置于器皿内进行煎煮,煎煮一般先用武火(大火)煮开,然后再用文火(小火)继续煎煮,小火煎煮时间具体根据药物性质决定。具体如下:中药类别第一煎第二煎一般药20-30分钟15-20分钟解表、清热、芳香药15-20分钟10-15分钟滋补药40-60分钟30-40分钟以上时间均为煮沸后煎煮时间注意:煎煮过程中最好搅动2~3次,让药物充分煎煮。煎煮过程中,注意观察水量,若水煎干(未煳)可重新加水重煎,若煎煳,则不可继续服用,需重新取药重煎。3、特殊药物的煎煮:一般先煎药:多为矿物质药、动物骨甲类,如珍珠母、龟甲等,需打碎先煎,一般先煎30分钟左右即可。特殊先煎药:多为*性药物,如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等,需先煎1~2小时。后下药:多为芳香类药,如薄荷、砂仁等,一般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入煎。焗服药:多为挥发性强芳香类药,如肉桂等,一般煮好药液后倒出,趁热加入焗服药,像泡茶一样焗5~10分钟即可服用。烊化药:多为胶质类药,如阿胶、龟甲胶等,需加入融化或隔水炖化后,再兑入已煮好的药液中,一起服用。另煎药:多为贵重药材,如人参、鹿茸等,该类药因价格高,需单独煎煮1个小时左右,倒出药液备用,将药渣与群药再一起煎煮,煮好后的药液再与原来单独煎好的药液混合兑服。冲服药:多为粉状药物,如三七粉等,直接加入已煮好的药液,搅拌均匀后服用即可。注意:同一个药物可能有不同的煎煮方法,如肉桂有的医生需要“后下”,有的“焗服”,有的则直接入煎就好,具体遵医嘱。4、决定中药疗效的几个小操作捣碎:果实类和种子类中药,如白扁豆、酸枣仁等,用时需打碎,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剪碎:如红枣、桑螵蛸,用时剪碎,更利于有效成分煎出。趁热倒出:中药煮好后应趁热倒出,避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药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

欢迎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