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m.39.net/pf/a_4786498.html茯
苓
送阿龟归华
李商隐
草堂归来背烟萝
*绶垂腰可奈何
因汝华阳求药物
碧松之下茯苓多
·茯苓简介·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菌核。主产于云南。多于7~9月采挖。
茯苓、云苓、云茯苓、白茯苓、赤茯苓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煎服,10~15g。
·临床应用·
1.水肿本品甘淡渗湿,“功专行水”(《本草分经》)。且药性平和,无寒热之偏,利水而不伤阴,“最为利水除湿要药”(《本草求真》)。凡水肿、小便不利,无论寒热虚实,均可用之。若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者,常与猪苓、泽泻、白术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治脾肾阳虚之水肿,常与附子、白术等同用,如真武汤(《伤寒论》)。治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者,常与滑石、阿胶、泽泻等同用,如猪苓汤(《伤寒论》)。
2.脾虚泄泻本品主入脾经,“味独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品化义》)。既能健脾补中,又能渗利水湿而止泻,“为补利兼优之品”(《要药分剂》)。适宜于脾虚湿盛之食少倦怠,便溏泄泻。常与白术、山药、薏苡仁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若治脾胃虚弱,院腹胀满,呕吐泄泻,不思饮食等,常与*参、白扁豆、木香等同用,如小儿健脾散(《部颁标准》)。
3.痰饮眩悸本品渗湿健脾,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为渗湿利痰之主药”(《医学衷中参西录》)。适宜于脾失健运,湿聚成痰所致的咳嗽痰多,色白易咳者,常与半夏、陈皮等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若治中阳不足,饮停胸胁,症见胸胁胀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者,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4.心悸失眠本品味甘,能益心脾,安心神。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常与人参、当归、酸枣仁等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治心肾不交之神志不宁,惊悸健忘,失眠等,常与*参、远志、石菖蒲同用,如宁神定志丸(《部颁标准》)。
·日常应用·
茯苓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不仅可以作为药材服用,来很好的保健养生,也可以作为食材搭配不同的食物制作各种美味食物,一起来看看吧。
茯苓薏米粥
茯苓15g,薏米60g。共研细粉,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熟即可食用。有清热、理脾湿功效。
茯苓膏
·请输入标题·
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茯苓g,炼蜜g,将茯苓研成细末,加入蜜拌和均匀,用文火熬成膏状,晾凉后装入瓷罐中备用。每次温开水冲服10g,一日两次。适宜于老年人浮肿以及肥胖症。
枸杞茯苓茶
取枸杞子50g,茯苓g,红茶g。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每次取5~10g,加红茶6g,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两次,代茶饮用。能够缓解尿痛、尿道炎、慢性肾炎。
莲子茯苓糕
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共研为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加水和面蒸糕食用。能够安神健脾,缓解心悸、脾气虚弱。
·现代研究·
主含β-茯苓聚糖、茯苓酸、麦角淄醇等,还含有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腺嘌呤及钙、镁、磷、铁、钠、钾、锰等无机元素。本品有调节免疫、利尿、化石、保肝、抗白血病、抗肿瘤、抗菌、降血糖、抗寒、抗疲劳、改善大脑记忆力及抗衰老等作用。
end
中药学专业
跪求三连:点赞+在看+转发
谢谢大家!(笔芯)
图片贴纸
源自网络
封面
源自网络
文字
lqy
排版
lqy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