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造成了四季的更换。春夏秋冬的冷热交替对我们的身体来说也是一次适应能力的挑战。
很多人对环境的冷热变化并不敏感,但也有的人对冷热异常敏感,不是特别怕热就是特别怕冷。
这其中,我们身边应该不乏一些特别怕冷的女性朋友。她们一到秋冬时节就手脚冰凉,甚至夏天呆在温度对其他人来说尚可接受的空调房里的时候,她们都会“瑟瑟发抖”。
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这是阳虚体质的典型表现。
阳虚体质
总体特征:畏寒怕冷、手足不温
常见表现:
气色:面色发白或晦暗,精神不振。唇淡,舌淡胖有齿痕,苔润;
形体:肌肉松软,不健壮;
心理:性格多沉静、内向;
症状:手脚发凉,胃脘部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耐受不了冬天的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房间的冷气,吃(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易大便稀溏。
发病倾向:多为寒证,易患泄泻、阳痿、肿胀等病,易感风、寒、湿邪,耐夏不耐冬。
形成阳虚体质的原因
从内因方面讲肾阳虚和情绪不佳是造成阳虚体质的主因。
外因则比较多:
在饮食上,年轻人喜欢吃冷饮和冰水果,喝冰镇啤酒,这些冷饮冷食直接降低胃的温度,体内寒气增加,阳气受损。
在生活方面,空调的大量使用让人们更多地待在温度较低的房间里,也同样很容易损耗人的阳气,冷气下性行为也是阳虚的祸根。
夜晚是阳气收敛和休息的时候,如果长时间熬夜,不仅会损伤阴气,也会让阳气得不到修复,继续透支而被损耗。
还有一点就是滥用抗生素,一些女性朋友为了排*养颜,吃的一些药物可能损伤体内阳气,导致阳虚。
这些都是导致阳虚的原因,日常一定要注意。
阳虚体质的调理
阳虚的人要调理好体质,温阳是第一要点。
温阳是可以通过服药来实现的。补阳类药物的功效可概括为壮肾阳、益精髓、强筋骨,一般来说对小便清长、畏寒肢冷的肾阳虚患者最有效果。
如果阳虚没有达到需要服药的程度,最好还是通过适宜的饮食和其他方式等来进行调理。
阳虚体质的人要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肉、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瓜、藕、梨、西瓜等。
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夏日三伏天,每伏可吃一次羊肉附子汤,配合天地阳旺之时,来强壮人体之阳。
在这里介绍几种能补阳气的药膳和茶饮,阳虚的人可在日常食用,调节身体。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g,生姜30g,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
羊肉g,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
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
本品为汉代张仲景的名方,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的功效。
韭菜炒胡桃仁
胡桃仁50g,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
韭菜g,择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
麻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
本品有补肾助阳、温暖腰膝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痛的人。
养生两杯茶
1、三花补阳茶:康仙花3g,天山雪莲花2g、人参花2g,沸水冲饮。
2、妙香红枣茶:酸枣仁10g、枸杞子12g、桂圆肉9g、红枣7枚,加清水ml,煮沸后改文火煎煮25分钟即可。每日2次,每次50ml。
泡脚驱寒
阳虚的人可每天泡脚,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每次浸泡20分钟左右,以感觉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还可在水中加入一些活血性温的草药,如藏红花、生姜粉等,促进血液循环。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
穴位保健
阳虚体质的人可进行穴位保健,选取关元、命门两个穴位。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命门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两穴均可采用温和灸,点燃艾条或借助温灸盒,对穴位进行温灸,每次10分钟。
艾条温和灸点燃端要与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不要烫伤皮肤,每周进行一次。
关元穴可采用掌根按揉法,用掌根着力于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按揉穴位2~3分钟,每天1~2次。
也可配合摩擦腰肾法温肾助阳,以手掌鱼际、掌根或拳背摩擦两侧腰骶部,每次操作约10分钟,以摩至皮肤温热为度,每天一次。
-END-
怀仁国医堂
怀仁国医堂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