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太阳到达*经45°为立夏,今年具体时间为5月6日。《历书》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立夏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云竹老师为大家分享几个立夏食疗方
一:甘草酸梅汤
材料:甘草10克,乌梅20克。
制法:甘草、乌梅放入煲内,加水适量,水煎15分钟后放温饮用。
功效:酸甘化阴,生津敛汗。适合汗出较多,食欲欠佳之人。
二:薄荷柠檬茶
材料:薄荷2克,柠檬1片,绿茶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绿茶、薄荷和冰糖放入杯中,用沸水泡,加盖闷泡。至稍温,投入柠檬片即可。
在茶叶中添加酸味的柠檬和清凉的薄荷,可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并能散热解*,清利头目,疏解心胸郁闷烦躁,有健脾和胃、调养心神的双重效果。此茶饮也适合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者及饮食油腻、肥胖者常饮。
三:红豆养心糖水
材料:红豆克,百合20g、鲜山药片50克、小枣20枚、莲子30克、龙眼肉50克。
做法:将红豆煮烂打成浆,倒入锅里,加入百合、鲜山药片、小枣、莲子、龙眼肉,小火煮20分钟后盛出。吃的时候放入一些蜂蜜和桂花。
功效: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四:扁豆茯苓粥
材料:粳米克,扁豆30克,白茯苓30克,陈皮5克。
制法:白茯苓捣碎,扁豆、陈皮洗净,粳米淘洗干净,然后将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熬至粥成。
功效:健脾利湿,理气开胃。适合脾虚湿重,食欲欠佳之人。
五:三豆薏米粥
材料:绿豆、红豆、黑豆和炒薏米各50g,粳米少许。
做法:将以上各味置于锅中,加入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小火慢慢将粥熬至豆烂粥黏稠。
功效:此款粥不但有助于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饱腹感好,血糖生成指数也低,尤其适合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人群食用。
六:桂圆粥
材料:桂圆25克,粳米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尤其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健忘失眠,月经不调等人群。
七:枣仁宁心汤
材料:酸枣仁30克,白茯苓30克,桂圆肉10克,生姜3片,红枣5枚,陈皮5克,猪瘦肉克。
制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一同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养血补虚,宁心安神。适合劳神透支,心血不足,心悸失眠之人。
八:西洋参煲水鸭汤
材料:西洋参20克,水鸭肉克,桂圆肉12克。
做法:将西洋参洗净,备用。水鸭,去除毛及内脏、头、颈及脚,用清水洗净血污,然后用刀砍成粗件,焯水备用。桂圆肉去除杂质、并用清水略洗净。以上汤料准备就绪后,同放进汤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到慢火煲汤,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生津,宁心养血,除烦。适用于暑热天气,自我感觉疲劳乏力,汗出过多,口干口渴,精神不足者。
九:莲子茯苓糕
材料:莲子、茯苓、麦冬各克,冰糖、桂花各适量。
做法:莲子温水泡发,茯苓切片,与麦冬三者共碾细粉,加冰糖、桂花拌匀,再加适量水揉和后制成糕坯,上笼蒸20分钟。
功效:本款药膳补益心脾,养阴安神的功效明显,可在此时节作点心食用,尤其适用于脾气虚弱,心阴不足之处消渴、心悸、食少乏力等症。
十:莲子猪肚
材料:猪肚子1个,莲子肉50克,香油、精盐、生姜、葱、蒜各适量。
做法:先将猪肚子洗干净,莲子(去心)用水泡发,然后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将猪肚放入锅内,加清水炖熟透,后捞出晾凉,将猪肚切成均匀细丝,同莲子放入盘中,将香油、精盐、葱、蒜调料与猪肚丝拌匀即成。
功效:清心健脾,益气补虚。
#云竹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