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见在路边、野外,旺盛生长着一些野花、野草和野菜,其中很多就有药用作用。
今天,带您认识一些常见的野生中草药。
1
学名:苘麻(qǐngmá)
药用
种子(苘麻子):苦,平。清热利湿,解*,退翳。用于角膜云翳,痢疾,痈肿。
根(苘麻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
全草或叶(苘麻):苦,平。解*,祛风。用于痈疽疮*,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2
学名:狗尾草
功能主治:除热,去湿,消肿。可入药,治痈瘀、面癣。
学名:荠菜
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遍布全世界。其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功能主治: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4
学名:苍耳
药用
苍耳根:用于疔疮、痈疽、缠喉风、丹*、高血压症、痢疾。
苍耳茎、叶:祛风散热,解*杀虫。用于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疔疮*肿、崩漏、麻风。
苍耳花:用于白癞顽癣、白痢。
苍耳子果实:散风湿、通鼻窍、止痛杀虫。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癣、瘙痒。
禁忌
①不可与猪肉、马肉、米泔水共食。
②不宜做苍耳饼吃,更不得随意生食嫩叶或果实。
③严格掌握剂量,按医嘱服用。
④血虚头痛不宜服用。
5
学名:艾草
艾草,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
可用来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功能主治: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6
学名:蒺藜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7
学名:酸枣
酸枣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具有药用价值。酸枣作为食品,较为普遍。
功能主治: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功效;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虚口渴等症。有镇定安神之功效补肝胆、宁心敛汗的作用。
8
学名:龙葵(lóngkuí)
药用
全株入药,可散瘀消肿,清热解*。用于疔疮,痈肿,丹*,跌打扭伤,慢性咳嗽痰喘,水肿,癌肿。
根用于痢疾,淋浊,带下病,跌打损伤。
9
学名:菟丝子
菟丝子是一味平补肾、肝、脾之良药,临床主要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肾阴阳虚证。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10
学名:刺苋(cìxiàn)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消肿,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11
学名:藜(lí)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治痢疾,腹泻,湿疮痒疹,*虫咬伤。
12
学名:马齿苋
药用
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
种子明目;还可作兽药和农药;
嫩茎叶可作蔬菜,味酸,也是很好的饲料。
1
学名:益母草(yìmǔcǎo)
功能主治: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14
学名:决明子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15
学名:葎草(lǜcǎo)
功能主治:清热解*,利尿通淋。主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疮疡,皮肤瘙痒。
16
学名:小蓟(xiǎojì)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
17
学名:水蓼(shuǐliǎo)
功能主治: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用于湿滞内阻,脘闷腹痛,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崩漏,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足癣,痈肿,*蛇咬伤。
18
学名:牛筋草(níujīncǎo)
功能主治:全草药用。祛风利湿,清热解*,散瘀止血。用于防治乙脑,流脑,风湿关节痛,*疸,小儿消化不良,泄泻,痢疾,小便淋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犬咬伤。
19
学名:小蓬草(xiǎopéngcǎo)
原产于北美洲,现在各地广泛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入侵物种之一。
功能主治:全草入药消炎止血、祛风湿,治血尿、水肿、肝炎、胆囊炎、小儿头疮等症。
20
学名:平车前,俗称车前草。
功能主治:利尿、清热、明目、祛痰。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咳嗽、皮肤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