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20032004年中国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系
TUhjnbcbe - 2020/7/2 9:54:00

年中国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系列之三七大因素促使机械装备旺盛需求


年终岁末是盘点、是回首、是交流的时节。2003年的岁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把讲台搭在了金融、证券、投资行业的从业者中。这是因为近几年机械工业的良好表现激起了他们了解和探究的渴望,于是,“中国机械工业发展趋势2003论坛”便成功地举行了。


每个演讲者的演讲都是在长久的掌声中结束的;用作提问的话筒常常是被听众“抢”到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提问的机会;就连行色匆匆的媒体也被吸引住,几个小时没有离开。这一切都说明:2003年,机械工业再次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亮点。


三高一同步:


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


承载着2002年沉甸甸的硕果,我国机械工业在进入2003年时,虽然遇到了非典、原材料涨价、自然灾害、伊拉克战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仍是一路高歌猛进,在2002年高位增长的平台上继续大幅度攀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介绍说,2003年1~10月,机械工业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9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6.09%,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幅9.39个百分点;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0203亿元,同比增长31.95%;实现销售收入19253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现利润1225.43亿元,同比增长57.56%;全行业机械产品出口总额463.82亿美元,同比增长37.66%。


蔡惟慈特别强调说,2003年全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出“三高一同步”的态势,就是生产、销售和出口增长幅度高,效益与生产同步增长。他说,2003年机械工业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增长,销售的增速高于生产的增速,利润的增速高于产销增速,出口的增速高于工业总量的增速,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回想1993、1994年,我国机械工业也出现过高增长,但那时的利润却是负增长。比较而言,可以说2003年机械工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工业化中期:


凸显对机械装备的旺盛需求


2003年机械工业为什么能保持这么好的增长形势?蔡惟慈认为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在这个阶段,各行各业都要实现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因此对机械装备的需求比较大,这就为机械工业创造了比较好的市场条件。


蔡惟慈认为有七个因素成就了2003年机械工业的高速增长。


一是以发电设备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工程需求强劲。他说,2002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120万千瓦,2003年可望达到3000万千瓦,这个成绩是令人震惊的。


通过对141家重点联系企业的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机械行业企业累计订货量同比增长了54%,其中20家企业的订货量同比超过了100%。这20家企业都集中在与国家重点工程有关的电站锅炉、变压器、工程机械等行业。


二是以轿车为代表的汽车工业继续支撑全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轿车的总产值占机械工业总产值的37%,利润占全行业利润的50%,可见,轿车工业的发展对机械工业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中国是世界上轿车普及率较低的少数几个大国之一。在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将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对机械工业的发展有很大好处。


三是民营企业和个人购机的比重上升,成为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蔡惟慈说,工程机械中铲土机和挖掘机2003年的增长幅度都在30%以上,其中个人购买的达到70%;而重型矿山机械2003年的订单有30%来自民营企业。浙江、山西、唐山等地的民营钢铁企业,建设规模都在年产500万吨以上,这在计划经济时代算是特大型项目了,正是他们的发展拉动了重型矿山机械市场。


四是资本结构多元化增强了机械工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机械工业作为在计划经济时期典型的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产销量看,目前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占到8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只占20%;从利润看,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占到9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只占10%。这说明,对于市场机制有天然适应力的三资、民营企业已经在机械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必然会增强全行业内在的发展活力和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力。


五是入世推动了机械工业出口的快速增长。蔡惟慈说,如果说上个世纪后20年机械工业对外开放是以引进技术、搞合资企业为主,那么进入新世纪后的这两年,发达国家以及跨国公司对我国战略性转移的势头将越来越明显。而大规模地接纳国际产业转移,将使我国加工制造业得到更大地发展。


六是机械行业自身结构优化加快。近两年来,机械行业特别是行业中的重点骨干企业联合重组的力度明显加大。如东风汽车与日产雷诺的战略性重组;*特变电工兼并我国最大的变压器厂沈阳变压器厂;北京一机床与日本大隈合资成立的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北一大隈等。蔡惟慈说,以前兼并重组多发生在中小企业,现在则更多的是行业中的重点骨干企业,而且动作越来越大。


另外,从另一组数字也能看出产品结构在不断优化。2003年1~10月,机械行业新产品产值达4098亿元,同比增长42.9%。以30万千瓦电站的控制系统为例,以前完全靠进口,现在国产产品已经占到70%。


七是产业集聚现象开始在部分沿海地区出现。如温州的低压电器,宁波的模具和轴承,珠江三角洲的照相机和分马力电机,江苏的小型柴油机,山东的农用车等等。有关零部件、配套件协作厂大量集聚在这个地区,整机和零部件企业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正在形成。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越做越精,服务越来越方便快捷,成本越来越低,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小产品做出了大市场,这些产业在当地都是上百亿元的规模,并且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当地机械工业的特色。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32004年中国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