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药传说故事酸枣仁的故事
TUhjnbcbe - 2024/6/9 18:41:00

唐代永淳年间,相国寺有位和尚允惠,患了癫狂症,经常妄哭妄动,狂呼奔走。病程半年,虽服了许多名医的汤药,均不见好转。

允惠的哥哥潘某,与名医孙思邈是至交,

潘恳请孙思邈设法治疗。孙详询病情,细察苔脉,然后说道:“令弟今夜睡着,明日醒来便愈”。潘某听罢,大喜过望。孙思邈吩咐:“先取些咸食给小师父吃,待其口渴时再来叫我。”到了傍晚时分,允惠口渴欲饮,家人赶紧报知孙思邈,孙取出一包药粉,调入约半斤白酒中,让允惠服下,并让潘某安排允惠住一间僻静的房间。不多时,允惠便昏昏人睡,孙再三嘱咐不要吵醒病人,待其自己醒来。直到次日半夜,允惠醒了,神志已完全清楚,癫狂痊愈。潘家重谢孙思邈,并问其治愈道理。孙回答:“此病是用朱砂酸枣仁乳香散治之,即取辰砂一两,酸枣仁及乳香各半两,研末,调酒服下,以微醉为度,服毕令卧睡,病轻者,半日至一日便醒,病重者二三日方觉,须其自醒,病必能愈,若受惊而醒,则不可能再治了。昔日吴正肃,也曾患此疾,服此一剂,竟睡了五日才醒,醒来后病也好了。”这一巧治癫狂之法,取其酸枣仁有安神之功,配伍朱砂,故收到理想疗效。

酸枣仁

山枣仁,野枣,枣仁,枣核,山酸枣,

平,甘,酸。归心、肝、胆经。

安神宁心,敛汗生津,补肝,补胆,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亏口渴,以及癌症病人虚烦失眠,心悸,怔忡,头晕口干。还具有镇静安眠效果。

煎服,9-15克,入药宜微炒,久炒则无效。本品性润,滑泄者忌用;肝经有实热郁火者慎服。

为鼠李科枣属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生于向阳或干燥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及路旁,常形成灌木丛。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区。

《本经》:“酸枣,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生川泽。”

《别录》:“治烦心不得眠,……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

《新修本草》:“本经用实疗不得眠,不言用仁。今方皆用仁,补中益肝,坚筋骨,助阴气,皆酸枣仁之功。”

《本草纲目》:“酸枣实味酸性收,故主肝病,寒热结气,酸痹久泄,脐下满痛之证。其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皆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味此理。”

《本草图解》:“酸枣仁味酸性收,故其主治多在肝胆二经。肝虚则阴伤而烦心不卧;肝藏魂,卧则魂归于肝,肝不能藏魂,故目不得瞑。枣仁酸味归肝,肝受养,故熟寐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传说故事酸枣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