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吴淑娟
失眠如今正困扰着数亿国人,睡个好觉已成为这些人梦寐以求的事,由此也带动了助眠产品、助眠市场的迅速发展。那么,助眠产品靠谱吗?经济导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助眠”市场需求庞大
“睡前来一粒褪黑素,点个助眠香薰,抹点助眠精油,带上助眠的蒸汽眼罩,塞上耳塞,然后酝酿情绪入睡,这已经是我持续了一年多的睡前习惯。”38岁的外企员工丛文清10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两年前丛文清出现难入睡、易醒、睡觉质量不高的问题开始,助眠已成为她生活中一件最重要的事。
“中医、西医都看过,药也吃了不少,但是西药副作用大,中药也吃够了,这是我逐渐形成的一套助眠流程。”丛文清告诉经济导报记者。除了这些之外,还购买过助眠乳胶枕、助眠灯、助眠饮品。
丛文清坦言,当前助眠市场有点乱,很多产品实际效果与宣传的相差甚远,自己在寻求助眠的过程中也踩过不少坑。“一些产品打上助眠的旗号后,价钱就翻好几番,但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
在某政府部门工作的李国鹏由于长期熬夜加班同样面临睡眠困扰,以及对睡眠产品的需求。
“长期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晚上十一二点特别精神,入睡困难,入睡后也多处于浅睡眠,还多梦,每天起床后都很累,好好睡一觉变成了奢侈的事。”李国鹏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为了能睡个好觉,李国鹏也尝试过不少助眠产品。包括睡前吃褪黑素,泡脚、喝牛奶、用决明子枕头、戴眼罩,听催眠曲,还煮过一段时间的酸枣仁水喝。
“有些助眠产品有点效果,有些纯粹是心理安慰剂,一点效果也没有,已过了病急乱投医的阶段,现在主要是调整作息,并逐渐增加体育锻炼,期望能有所改善。”李国鹏表示。
中国睡眠研究会关于睡眠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约3亿人有睡眠障碍,失眠率高达57%,约有84%的“90后”深受各种各样的睡眠困扰。
睡眠产业将迎蓝海
庞大的失眠人群正在带动睡眠产业的兴起。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睡眠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超过亿元,到年将超过1万亿元。
经济导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助眠、失眠等字样发现,有大量与助眠相关的产品,包括助眠仪、助眠灯、助眠香薰精油、助眠眼罩、安神补脑液、裉黑素、助眠枕头、助眠香包等,这些产品的月成交量最高的达到数万,价格从十几元至几千元不等。眼罩、隔音耳塞、香薰精油等成为线上最受欢迎的助眠产品。其中一款号称有助眠作用的蒸汽眼罩月销量超过1万件。
阿里零售平台的一组数据显示,安神补脑类保健品、枕头、足贴、健脾益肾、头部按摩机是深夜购物车里排名最靠前的产品。此外,具有强制入睡效果的“褪黑素”近年来也备受年轻人热捧。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外不少科技类企业、饮品企业纷纷涉足助眠领域。旺旺、蒙牛、君乐宝、日本养乐、娃哈哈、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企业纷纷推出助眠饮品。日本机能性食品专家品牌JOLIYOYO推出了“深夜食糖”的助眠糖果。
三星在年投资了以色列睡眠监测厂商“Earlysense”,诺基亚在年收购法国健康设备厂商“Withings”,苹果在年收购芬兰睡眠监测厂商“Beddit”,LGU+在年宣布与“Sleepace”合作打造智能卧室场景。
除了助眠食品和各种硬件产品,催眠音乐、冥想类课程为主打的助眠类App也大量上线。
来自天眼查的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带有“睡眠”“智能睡眠产品”“睡眠助手”这3个标签的企业共有余家,其中,超过一半都成立于年之后。
山东千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梅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国睡眠产业的现状看,以“睡眠”为主题的产品,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床垫、枕头升级到智能床垫、功能枕头,还扩展到智能硬件产品与智能睡眠眼罩、智能止鼾仪、睡眠监测手环、睡眠管理App等。一些传统家具、智能家居、家纺和功能家纺等大家居产业,开始融合现代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食品和保健食品、医疗保健服务、电子化睡眠管理等向大健康产业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提升睡眠质量的诉求日渐清晰,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创新技术在睡眠领域的应用,睡眠产业即将迎来风口。”周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