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志强,今天开始前我们先讲一个医案。
上个月有个三十多岁的王女士,来找我问诊,最近半年,吃饭总是没有胃口,有时将就着随便吃点,有时干脆不吃;白天总是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头昏脑涨,时常感到胸闷、心慌,心事重、总是很焦虑;记忆力也严重下降;失眠,睡眠很浅,有一点动静就会惊醒,感觉身体好像要垮了。
经过把脉、看舌苔等辨证,发现她面色萎黄、神色疲惫,脉弦弱、舌淡苔白,有气血不足、心脾两虚之象。
所以应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所以,根据她的情况,我给她开了一剂汤药:归脾汤。
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黄芪20g,当归10g,龙眼肉10g,炒酸枣仁10g,人参5g,远志10g,木香5g,生姜5g,大枣10枚。水煎服。
一个月后,她反馈说,最近的心慌、胸闷症状有所减轻,晚上睡觉也安稳了,还破天荒的睡了几个好觉。记忆力也有所提升,身子有劲儿了,不再像之前那样懒散、没有精神。她说感觉自己的生活在慢慢回到正轨。
有的朋友就要问了,这个方子为啥这么有效?
我来跟大家说一下,你就明白了。归脾汤的有两个中心思想,第一是心脾同治,重在补脾,达到壮子养母的效果;第二是气血并补,气旺血生,使心有所滋养。简单来说,这个方子就是两个目的,补脾、补气血,最终达到心脾共治的效果。
首先,归脾汤用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四味为君药,补气健脾,这个组合大家是不是有点眼熟,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君子汤。
我们都知道,脾主运化,将从食物中吸收到的水谷精微等营养输送到其他脏腑为为它们提供营养,输送到心肺能转化成气血,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所以我们感觉心气足就愿意做事情。又因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脾虚自然胃口也就不好了。
反之亦然,脾虚“燃料动力不足”自然不能濡养到心肺等脏器,更不要说全身的肌肉为四肢、组织传输营养物质了,反应在身体上就是浑身乏力、不想做事、日益消瘦。
所以,我们要想行气生血首先要补脾,气血生化之源,脾补好了,运化功能加强,气血自生。靠什么?靠黄芪、人参、白术、甘草。
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能补脾肺之气,升举阳气,托举内脏。还有固表止汗的功效,能治疗气虚不能摄血引起的便血、崩漏等症状,还能够消水肿,运化湿邪。
人参,这是一味非常熟悉的药了,相信大家肯定听说过它的威名,其根状如人形,性甘温,有补五脏、安精神的功效。
白术,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在《医学启源》中记载,能够祛除湿气、和中益气、利水消肿,能强健胃助消食。在此方中它和人参一起还能协助黄芪益气生血,发挥功效。
甘草,之前咱们有说到过,是特别常用的一味药。其性平,温通经脉、通九窍、补脾胃,它还有调和诸药、缓和烈药的作用。
这四味药相互协助,使脾胃强健,气血生活之源强健有力了,心神就容易被充分的滋养,达到壮子益母的效果。
现在气血生化的基础已经打好了,那么就可以更好得进行养心补血了。
我们用枣仁、远志、茯神三味药安心宁神,当归和龙眼肉补血养心,一同作为佐药发挥作用。
炒酸枣仁、远志、茯神三味药能养心血、通心肾,有安心宁神的效果。
枣仁以味酸入肝经,平理肝气、和胃运脾、养肝宁心;远志味苦、幸辛,能很好的缓解因心肾不交而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茯神甘平,入心经、脾经,还能健脾利水,散郁化痰。
当归甘性辛、温,归肝、心、脾经。性辛能行血活血,味甘,又能很好的补血,是补血第一药。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得配本草》中记载,龙眼"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与当归同用能达到滋肝补血,开源的效果。
最后再加以木香健脾理气,姜和大枣和胃健脾、调和诸药,更好的发挥药性。
最后再叮嘱一下,介绍的所有的方子是让大家学习的,而不是让大家直接服用的,如果确实有需要请在当地大夫指导下服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