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里的常客
我国产影视剧里,有两个神奇的“道具”。一个是麝香,但凡有它的地方,就预示着接下来定会有一场“血雨腥风”的阴谋。另一个就是阿胶,只要它出现就意味着“转机”,观众那颗已经提到嗓子眼儿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甄嬛传》之经典,十年来都不断有观众“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剧是反复看了又看,里面的台词烂熟于心不说,连各种细节都不放过,十年后的今天讨论热情依然高涨,正所谓“拿着放大镜看剧”。
这不,甄嬛粉们就发现。剧中有十多处出现了阿胶。每次遇到有娘娘小产或是需要调养身体的时候,就会相互赠送阿胶。连皇帝和太后,也常常把阿胶当做贵重物品来赏赐他人。
在孙俪的另一部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阿胶也是同样“尊贵”的地位。不管谁受伤谁生病,阿胶一出,谁与争锋?周莹痛失孩子伤心欲绝且身体虚弱,沈星移派人就带了阿胶来暖心。俞灏明扮演杜明礼直白地说“阿胶是贡品,连太后都常用”。
还有《女医明妃传》里也反复多次出现了阿胶。权丽妃飞云丹美容,结果允贤用验证出了飞云丹有毒性,权丽妃大惊失色请允贤为她诊脉。允贤告知权丽妃其身体并无大碍,还给她另外开了美容养颜的方子——桃花姬。桃花姬就是阿胶糕的一种。养阴去燥,益气平肝、气血归经等,对阿胶来说通通不在话下,绝对是万能“瑰宝”。
《大宅门》里的阿胶,更是成了穿起剧情的一位“主角儿”。“大宅门”白家做的就是药材生意,男主角七爷白景琦为了制造出最好的阿胶,与黑帮经过一番殊死较量,最终得到了曾经梦寐以求的九朝贡胶“秘本”,从而制作出了纯正的阿胶,在后来的乱世中用以济世救民。
从古装剧一直到近代剧,阿胶在影视剧里,绝对是一剂“神药”,后宫娘娘们的心头好。
阿胶真是“神药”?
但阿胶效果真像电视剧里描述的那样,是一味无所不能的“神药”吗?“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阿胶的主要原料就是驴皮。在历代版本的《本草》中,阿胶都是“圣药”。中国首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称它的功效是“久服,轻身益气”。
《全唐诗·宫词补遗》中提到杨贵妃润肤养颜的秘密:“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古人食用阿胶,早年间主要是为了美容养颜。后来碰巧发现吃了一段时间后,月经似乎得到了调理,痛经也没有以往难受,同时睡眠质量也提升了许多。慢慢地,在千百年的演变中,记录阿胶的古代经典名方多达余副。可以说,在古代历史上,阿胶是古人心中的“补血圣药”和“滋补国宝”。
经过现代医学与科学的研究与分析,目前已知的阿胶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很多食品中都含有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有啥用呢?就是经过水解后,能产生明胶、多肽、氨基酸、微量元素、硫酸皮肤素等。
不过,阿胶所含氨基酸约有17种,其中仅7种为人体必需。也就是说,从目前研究的数据看来,其实阿胶并不具备非常“神奇”的药效。
在古代受生产技术限制,人们只能在冬季生产阿胶,需耗费大量时间浸泡、水煮,因而阿胶产量有限,被视为一种较为名贵的药材。随着科技的发展,阿胶虽然不再是“神话”,但在国人心中,做阿胶、食阿胶,依然是一种值得传承的传统与情结。
山东东阿镇,阿胶之名的起源
阿胶实际上就是驴皮做的胶,所以古时候也叫它“驴皮胶”。但为何后来就有阿胶之名?
阿胶这个名字的由来,正是与山东东阿镇有关。正宗的阿胶,是用东阿县阿井之水熬成的。南朝梁人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中解释:“阿胶,出东阿,故曰阿胶。”
东阿位于山东聊城东部,东依泰山,南临黄河,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阿井镇中的一座水井,传说此井为泉,系济水潜流所注,旧泉有九孔,泉窟中住着九条青色蛟龙,也叫“阿龙井”。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大城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江浙产驴皮胶,湖南也产驴胶,只有东阿所出的才应该被称作阿胶。当然,现在大家也没有过分这样讲究,都习惯把驴皮胶都叫成“阿胶”。不过如果想尝一尝正宗古法的阿胶味道,来山东准没错。
传承千百年的味道
古时给宫廷上贡的阿胶十分讲究。据说,选材需在每年冬至子时,选属阴之乌驴皮,取阿胶井极阴之水,用桑木之火;制作时要水火相济,历经九天九夜和99道工序炼制而成。熬胶、挂旗、晾胶、擦胶等工序,都需要人们亲力亲为,哪怕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制作出的阿胶都被视作次品。
现在制作的阿胶当然不需要如此苛刻,但正宗传统的阿胶做法也需要多道工序,是一件需要手艺的活。首先将驴皮先多次漂泡去毛,然后切块洗净,分次水煎、过滤再合并滤液,等浓缩至稠膏状后,冷凝、切块、晾干,最后就得到了阿胶。期间单给驴皮去毛这个步骤,都要经历好几个小时。
也有能人巧妇在家自制阿胶糕,买来正宗的阿胶半成品,然后在家加工熬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核桃仁、黑芝麻、红枣、枸杞、桂圆肉、酸枣仁、玫瑰花等,让味道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丰富。
阿胶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草药味和独特的胶香味,口感十分醇厚,各种果仁让阿胶吃起来甜而不腻,非常适合送给女性当做养颜、补血的营养手信。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