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是中医药乃至大健康产业的核心物质基础,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农副产业,在近年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年开始,国内中药材的价格一直在逐步上涨,新版药典和中医药法的颁布,以及疫情和洪水的袭扰,让中药材的供应与现实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而中成药集采和产业扶持政策的持续,也给中药材的价格走向蒙上了一层迷雾。
自年涨价起始,市场上常用中药原料涨幅在50-%左右,例如清热解毒的金银花从过去元/公斤涨到今年大概元/公斤,河南由于年下大雨引发洪涝灾害引发“河南4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产量减少,进而引发涨价%以上,涨价幅度不可谓不大。另外,马钱子价格年涨幅高达%,泽泻价格年涨幅达%,柏子仁、大风子、紫苏子、郁金这些品种年涨幅都超过%。此外,一些抗病毒的药材品种,随着抗疫预防的一号方、二号方的出现,价格和销量也均出现上涨。
4大类品种涨幅明显
疫情类品种大涨大跌。受新冠疫情影响,板蓝根、苍术、贯众、广藿香等抗疫类药材短期内价格翻倍。但随着疫情逐步平稳,目前只有广藿香、连翘、茯苓等刚需品种行情仍保持在相对高位;
进口类品种连续领涨。豆蔻、相思子、大风子、鸡血藤等品种大货难寻,年度涨幅均超过%;
动物类药材连续上涨。水蛭、蛤蚧、壁虎、海螵蛸等品类涨势明显,38种常用动物类药材价格上行13.62%,为近20年最高水平;
部分野生药材明显上涨。柏子仁、酸枣仁、蝉蜕等品种涨幅明显。
药市黑马,首创历史天价
1泽泻
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年泽泻可谓是一路艳阳高照,从年初的17元起步上扬,在不到半年时间飙升至44元,开创了有史以来的天价行情。涨价前17元,最高价44元,目前价41元,最高涨幅.8%。
2生地(3、4、5级)
性凉,味甘苦,归心、肝、肾经。地黄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由于7月中下旬河南产地遭遇大暴雨,使得不少地块遭遇水灾,对在地植株造成重创。有货者更加惜售,短期内价格从21元涨至32元。涨价前12.5元,最高价32元,目前价32元,最高涨幅%。
3车前子
性味甘、寒,入肾、膀胱经。主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
年车前子创二十多年来价格新高。涨价前31元,最高价52元,目前价50元,最高涨幅67.7%。
4青连翘归经苦,微寒。归肺、心、胆经。苦寒清解,开泄散结,为疮家圣药;质轻上浮,又清心火且可凉散上焦。故本品为疮痈肿毒及风温初起之要药。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年青连翘也突破了年70元高价,涨至元以上。涨价前65元,最高价元,目前价元,最高涨幅69.2%。
5郁金
性味辛、苦,寒,归肝、心、肺经。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主治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
持续近三年的低价减种,终于在年上半年爆发,最高价涨至40元,创造有史以来的天价。涨价前24元,最高价40元,目前价40元,最高涨幅66.7%。
6土鳖虫
味咸,性寒,归肝经。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主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痞块。
历史上年土鳖虫价格曾涨至65元,十年后的今天土鳖虫价格突破了历史价位,涨至元左右,创造了有史以来的天价。涨价前46元,最高价元,目前价元,最高涨幅.3%。
到目前为止,创历史天价的药材还有:亳菊花从28元涨至50元;海金沙从元涨至元;紫霄花从0元涨至0元;莲须从元涨至元;苍术(光)从元涨至元;升麻从53元涨至75元;南沙参(东北带皮)从80元涨至元;夏枯球从涨至32元;节菖蒲涨至元;贡菊花:涨至元;骨碎补涨至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