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日夜颠倒,晚上睡不着,早上睡不醒~
调查显示,例65岁及以上的离退休老年人中,有各种睡眠障碍症状者例,患病率为75.8%;
有失眠症状者例,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例,患病率为10.8%。
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有睡眠障碍,1个人被诊断为失眠症。
你是下面哪种睡姿?会是最健康的吗
失眠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诱发肥胖、脱发、长斑,加速人体衰老
长期失眠的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的几率高达80%,失眠也被认为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临床前期症状;
睡不好的人,多吃养血滋阴的食物,桑葚、枸杞、当归、桂圆、酸枣、葡萄干、猪肝等等。
针对失眠的千古名方——酸枣仁汤,重点调理的就是肝,肝血足了,睡得才好。
我们在酸枣仁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改动,做了酸枣仁膏,安神效果依旧,味道却更加酸甜可口,很多人都喜欢吃,效果也非常好:
酸枣仁君,是历代医家针对失眠的上品,药食同源,且性平味甘,能入心、脾、肝、胆四经。
《纲目》: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
《别录》: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
酸枣仁膏由酸枣仁、桂圆、百合、莲子、黄精、桑葚、茯苓组成组成的。特别适合总是操心想太多,怀揣着焦虑的我们。
用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还配上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百合;
养心安神、健脾益肾的莲子帮你清心火;
再以祛湿健脾、宁心安神的茯苓;
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的桂圆,帮你补益心脾;
又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补虚的黄精;
滋阴的桑椹,既有助于安神,又可以弥补睡眠不足、熬夜对气血的亏损。
每次可以2~3勺含服或温开水冲服,无需煎煮,食用方便,也可以涂抹面包食用,真的是很好吃。
如果汤汤水水喝不下口,也可以泡脚。大名鼎鼎的温胆汤足浴粉,跟春季特别配。罗大伦老师也建议痰湿重的人多用温胆汤泡脚。
另外,温胆汤对于春季肝胆经不通引起的头晕头痛、心烦、睡眠不好、胸闷、口苦、恶心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不仅调理上热下寒,还能化痰湿,提振阳气。
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就有了温胆汤的记载,可谓是调畅气机、祛湿化痰的千年古方。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是调和肝胆、脾胃的常用方子,可以通降胃气,疏肝解郁,温阳行气,祛湿化痰,调畅全身气机。
吃东西不如泡脚,让脚底的经络,把古方中的有效成分吃下去。没有了吃汤药的那种痛苦,还成为睡前最放松的一种享受。
①泡脚周期
一开始最好连续泡10-14天;后续可每周泡2-4次,或每个月在感觉症状明显的时候连续泡7-14天。
②泡脚方法
首选:煮上10分钟,然后放到40℃,让有效成分释放更多。
懒人:直接丢进热水里多泡泡也是可以的。
节省的人:一包两泡,第一天热水泡,泡完捞出来放冰箱里,第二天再用煮,让两天都有足量的有效成分释放,雨露均沾每一天。
除了助眠美食,专家还带来睡眠妙招,睡不好,可能是你姿势错了!你身上还有一个“睡眠开关”,这样做轻松入睡~
这样睡5分钟,等于睡6小时
每个人的睡眠姿势都有所不同,你是下面哪种睡姿?会是最健康的吗?来听听专家怎么说的吧~
01,仰卧式
仰卧式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上,看似放松。但专家告诉我们上面身体的重量会压着脊椎,背部肌肉会受到压迫。
尤其是双手举高的姿势,容易造成肌肉紧张。
另外仰卧的姿势,口腔中的悬雍垂会下垂,引起起到堵塞,出现打鼾的现象。口水咽到气管里,还会造成呛咳。
02,俯卧式
俯卧式比仰卧式更不可取,趴着睡会压迫胸腹,引起心脏血液循环不畅,肺呼吸受到障碍。另外生殖系统被压迫,导致泌尿系统障碍。
尤其是女性朋友,脸压在枕头上,面部循环不好,出现色斑、色暗淡。
03,蜷缩式
蜷缩式,头颈和躯干缩成一团,容易气不顺,不易于气血循环。睡醒后容易出现腰酸背痛、腰肌劳损等症状。
04,侧卧式
侧卧式,尤其是右侧卧位是专家最为提倡的,也称为“卧龙式”。
“卧龙式”来源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是三国中极为睿智的一位,他经常采取的睡姿就是这种右侧卧位,所以得名“卧龙式”。
卧龙式是右侧卧位,同时右腿伸直,左腿在上呈蜷曲状。右手放在耳廓旁边。如下图所示:
中医说“肾主耳”,拿手护住耳朵是保护肾精的一种方法。这种卧龙式睡姿,肾精得固、心肾交通,气血循环也更加通畅。
专家提醒:
最建议的入睡姿势是右侧卧位,但是根据个人的情况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
另外,患有肺气肿、哮喘、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不建议右侧卧位。建议把枕头稍微太高睡。
肚脐上的“睡眠开关”
我们从小到大,睡觉的时候,老人都要求我们盖上肚子,盖上肚脐,难道仅仅是因为怕我们着凉吗?
对于调理失眠,推荐用温和炙法,温和炙法就是传统中医用点燃药条产生的温热作用刺激身体穴位以调理疾病的方法。
百会、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这是在调理失眠的时候特别重要的一组穴位。
脐贴法
王医师有一个朋友的3岁的小孩经常肚子疼、肚子凉、肚子硬、拘挛、大便不成形。平时吃饭也不太好,比一般的小孩都要消瘦。王医师利用家里已有的香料,开了一个简单的小方子。
脐贴法
材料:肉桂、丁香、大料、花椒
做法:
1、将食材用破壁机打成粉末。
2、脐窝擦干净之后,放入粉末(填一半多即可),用创可贴或者纱布贴上。
3、晚上睡觉前贴,第二天早上取下即可。
4、脾胃虚弱,肚凉的人贴一个星期左右。
方解:肉桂、丁香、花椒、大料都是辛温或辛热的食材。打碎后贴肚脐,温热的药性通过皮肤进入到人体内,起到温补脾胃的功效。
我们也严格按照南怀瑾的方子,并参考中医专家的建议,定制了现成的南师肚脐贴,阳虚体寒的朋友建议在出伏到秋分前这段时间,贴三天,停两天,温阳养正气。
花椒来自「中国花椒之乡」四川汉源,从唐代起就是给皇宫供奉的贡椒,气更清、味更重、香更浓。肚脐贴里用花椒,正是要用到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一般市面上的花椒味道还是淡了些,力道不够。
桂圆肉来自「中国桂圆之乡」广西博白。早在多年的唐初时期,博白民间就盛行加工桂圆肉。桂圆肉在脐贴里很重要的价值是它的黏性和甘甜,既能把艾绒花椒都黏成团,而甘味又能缓急,调和诸药。
胶布和包装经过两次迭代,从卷状的防敏胶带升级为片状的专用脐贴胶布,安全系数更高,贴合度好,不易过敏。
艾灸法
古人非常重视肚脐,养生鼻祖彭祖活了岁,靠的就是用艾条在肚脐上进行艾灸养生,得以长寿。
脐灸法主治男子下元虚损,遗精腰软。女子月信不调、赤白带下、子宫寒冷。有助老年人腰酸,以及中年肾气不足导致的失眠或者宫寒。
黄医师告诉我们,用艾条艾灸肚脐,也就是神阙穴,能升清降浊,排除肠胃废弃物。
艾灸法
材料:艾条
做法:
1、艾条点燃,将食指和中指放在肚脐两边感受温度。肚脐对温度不敏感,要避免烫伤。
2、艾条垂直对着肚脐直接熏。
3、便秘的人群熏10分钟有助排便;腹泻的人熏半个小时有助止泻。
黄医师告诉我们,平时也可以在神阙穴肚脐周围顺时针按摩,也有助于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