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即将投产的厂房,那边是马上验收的幸福苑……”
10月29日上午,济南长清区双泉镇高庄村的新建厂房前,村党支部书记贾波正用铁锨清理着小路。风吹起的尘土蒙在他的脸上,却遮不住他闪光的笑容。这位舍下老板身份回村任职的“能人书记”,短短一年便提升了村容村貌、找到了振兴产业,村民人人都竖大拇指。
像他一样的返乡能人,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乡
荒废自家生意也乐意
贾波,双泉镇高庄村人,“85后”,年8月回村,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两个职位。
李永,双泉镇段店村人,49岁,今年3月换届时回村,同样是书记、主任一肩挑。
这两位书记,是村民心中顶呱呱的能人。贾波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对口的物业管理工作,后来在长清区创业,开起了物业公司、保安公司,经过几年发展初具规模,一家人在城里的生活体面、舒适;李永则在外打拼多年,经营着一家加油站,还与多个大型企业有业务往来,村里人说起来都夸他是“老板的派头”。
而在两位老板心中,始终难舍恋家的情怀,一心想为村里做点事。在他们决定回村时,也同样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和不解。“都知道村里工作琐碎,也没有真正的节假日,但我就想带领我们村再上一个台阶。”贾波说。
如今,新官上任的两位书记已经习惯了一名村干部的日常——有家没空回,妻儿老小只能周末抽空陪;生意顾不上,营业额下滑近一半;忙得脚朝天,开完大会扛铁锨……
变化
户代表会出席人数翻倍
高庄村三面环山,共户、余人,白鹭贴着水面飞过,分外宁静美好。眼前白墙红顶的房子、路边泛黄的银杏树、精美的彩绘墙,都是贾波回村后才带领村“两委”整修的。
“我们村以前经常换书记,啥也没做成,村容村貌都提升不了,到处是村民乱栽的小树、无人打理的荒草。”村民张黎明说,村里也没有产业,流转出去的90亩土地因种种原因收不回来,可以说村集体收入为零,人心涣散。
贾波回村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召开已经多年没开过的户代表会,第一次会议加上村“两委”成员仅48人出席,小广场显得空荡荡。贾波虽然受挫,但还是向乡亲们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让90亩土地涉及的村民逐一签字确认了归属,村集体收入一下跃至9万余元。
段店村规模几乎是高庄村的三倍,同样面临着人心不齐、产业薄弱的局面。李永记得,从村里穿过的那条河几乎已经干涸、杂草丛生,像村子一样没有生机。“以前村里自来水是定时放水,我回来以后首先改造了机井,实现24小时供水,村民幸福感一下就上来了。”李永说。
一件件“小事”,换来的是村民的信任。“几天前刚刚召开的那次大会,来了多个人,几乎留在村里的都来了!”贾波开心地说。
发展
有产业也有大规划
“这是我们的野生酸枣加工厂房,多平方米,11月中旬设备就能到位!”
高庄村新建的厂房,是贾波牵头成立的野生酸枣加工合作社。“周围的山上有大量野生酸枣,加工成酸枣仁是一味价格很高的药材,在药店一两就能卖到上百元。”贾波说,村容村貌提升、村民有了凝聚力后,他开始思考产业发展。漫山遍野的酸枣成了首选,“以前村民零散摘一些,都被外面的客商收走了。与其这样,不如村里自己加工销售,还能带动村民增收。”
现在,贾波收购了15吨酸枣,就等设备到货后开始初次尝试。这个数字与贾波的设想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要想形成量产,至少要收购0吨,争取明年做到!”
段店村也有了新产业。几个大棚里,白木耳像白色的玫瑰花般绽开。李永说,这是村里引进的退伍老兵创业项目,能带动劳动力增收,也能凭借“稀罕物”属性为村里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