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医案八十治疗心悸的第一方炙甘草汤治愈心悸
TUhjnbcbe - 2020/12/14 17:57:00
医案八十

本周与您分享的医案是:治疗心悸的第一方:炙甘草汤治愈心悸反复发作21天案

关键词:炙甘草汤方证;重剂生地;加酒同煎

周某,男,65岁。初诊日期:年9月5日。

主诉:心悸反复发作21天。

现病史:患者21天前出现心悸,每天均发作。近1周内出现严重心悸发作3次,每次持续约2小时,全身乏力,遂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心悸频作,口干,口苦,无胸闷,无明显畏寒怕热,全身乏力,纳可,大便偏干,1日1次,小便可。

查体:舌暗,舌前1/2少苔,舌中根部苔*厚腻,脉弦细。

既往史:年12月曾于中医院行冠脉支架术。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中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炙甘草汤的方证为:心悸亢进,精神萎靡,体质虚弱(偏瘦),口干,皮肤枯燥,大便干燥。本案患者心悸频作,口干,口苦,全身乏力,大便偏干,舌暗,舌前1/2少苔,脉弦细。符合炙甘草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炙甘草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心悸炙甘草汤证。

治疗:方用炙甘草汤。

炙甘草15g,阿胶珠8g,火麻仁5g,生地*50g,

桂枝12g,大枣30g,*参8g,生姜12g,

麦冬30g。

14剂,水煎服,加白酒20-30ml与水同煎,分3次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年9月19日):服汤药用后心悸好转50-60%,近1周仅发作2次。纳可,口干、口苦明显好转,双膝无力。

治疗:方用炙甘草汤。

炙甘草15g,阿胶珠8g,火麻仁4g,生地*64g,

桂枝12g,大枣30g,*参8g,生姜12g,

麦冬30g。

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年9月26日):患者诉心悸近1周未发作,诸症若失。

随访2周心悸未发作。

按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子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此证因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所致。阴血不足无以充盈血脉,阳气虚弱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心中悸动,心悸。治宜滋养阴血,温养心阳,以复脉定悸。

笔者临床体会到炙甘草汤的方证是:心悸亢进,精神萎靡,体质虚弱(偏瘦),口干,皮肤枯燥,大便干燥。综观本案患者的四诊信息,符合炙甘草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炙甘草汤证,用之以益气养阴通阳复脉。清·柯琴《伤寒论注·卷四》说:“复脉汤证……一百十三方,未有用及地*、麦冬者,恐亦叔和所附。然以二味已载《神农本经》,为滋阴之上品,因伤寒一书,故置之不用耳。此或阳亢阴竭而然,复出补阴制阳之路,以开后学滋阴一法乎?地*、麦冬、阿胶滋阴,人参、桂枝、清酒以通脉,甘草、姜、枣以和营卫,酸枣仁以安神,结代可和而悸动可止矣。所谓补心之阳,寒亦通行者欤?”可见柯琴认为炙甘草汤所主方证病因为寒伤心阳所致心悸;治疗当用地*、麦冬、阿胶滋养阴血,人参、桂枝、清酒通脉温养心阳,脉结代可和而心中悸动可止。另外,柯琴认为炙甘草汤中的火麻仁应为酸枣仁,此言笔者认为仅一家之言,不可信也。清·吴谦《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言:“今病伤寒,不因汗下而心动悸,又无饮热寒虚之证,但据结代不足之阴脉,即主以炙甘草汤者,以其人平日血气衰微,不任寒邪,故脉不能续行也。此时虽有伤寒之表未罢,亦在所不顾,总以补中生血复脉为急,通行营卫为主也。”可见吴谦认为炙甘草汤所主方证病因为血气衰微而心脉受损。故治宜益气养阴复脉为急。

临床运用炙甘草汤时要注意方中生地*为一斤,需用大量。据考证,经方一两折合13.8g,最符合仲景用量的原貌。故生地*用量须大。另煎药时遵守仲景的煎服法加清酒同煮,可消除或减轻生地*滋腻碍胃的弊端。

方证总结

炙甘草汤的方证是:心悸亢进,精神萎靡,体质虚弱(偏瘦),口干,皮肤枯燥,大便干燥。

重磅!喜讯,喜讯!博士生导师何庆勇主任医师全国首批入室弟子招生

医案七十九:经方在CCU中的应用:白头翁汤治愈一天腹泻二十余次案

医案七十八:古方今病亦相能:经方原方治愈反复胃脘胀满、呃逆20天案

医案七十七:*芪桂枝五物汤治愈后背至后颈部麻木1个月案

医案七十六:感受经方1剂而愈的疗效:《外台》茯苓饮治愈反复腹胀满,不欲饮食3个月案

以上内容来源于何教授新书《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更多精彩尽在书中。

“白夜”系列一

《方证辨证解伤寒》

“白夜”系列二

《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

另有新书可以加购!

淘宝等各大平台均可购买!

何庆勇教授简介

何庆勇,字鹏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仲景国医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中国荣耀医者,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市科技新星。现工作于中国医院心内科。

长年致力于仲景伤寒学说,笃尊汉唐古方,矢志于方证辨证,临证恒用经方或经方叠用而治今病,临证处方药味严格遵守《内经》“多则九之,少则二之”,临床处方平均药味仅3-6味,并且疗效显著。对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书的古方治疗临床疑难病症有较深的体会与丰富的经验,诊治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多次获得年度患者满意奖。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仲景国医临床精湛奖”,被北京、河南、南阳三地联合授予仲景国医十一大门人。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金匮要略》课程授课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何庆勇主任医师首次较系统的提出了“类方一方证一主证”辨证新体系,易学易懂易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先后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1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89篇,发表SCI文章20篇,独著或主编《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伤寒论钤法》等学术著作10余部。其中《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出版1年内均已销售超册。已经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5名。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就《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讲课或直播,累计听众数万余人次,被业内誉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临床研究第一人”。

国医大师路志正评价其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及学岐*,精研经方,诚杏林之中流砥柱也”“天机敏妙,博学好古之士也。”国医大师薛伯寿评价其为“谙熟中医经典,尤其对《伤寒论》的研究颇有心得。”“对经方,对《伤寒论》研究很深!”国医大师刘志明评价其为“博极群籍,雅好《伤寒》《金匮》之书,每每诊病,笃尊经方,详辨方证,凡有施治,悉本仲景,多应手而愈,如有神助,实为仲圣之力也。”

快来加入我们吧~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案八十治疗心悸的第一方炙甘草汤治愈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