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伤寒经方的辨证论治杂谈
TUhjnbcbe - 2021/1/23 2:00:00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dbfzl/

开口闭口中医辨证,强调辨证准确怎么用药就可以,但是这种辨证是不是伤寒论的辨证方式?还是几个读书人不做区分的糊里糊涂,不管脏腑辨证,或者所谓的辨病混为一起?

医理读的多,道理一堆,但觉得缺少对伤寒各个辨证之间的细微区分,在六经八纲之下,对类似条辨的区分练习太少,似乎很多人觉得一个方证在六经系统中已经比较具体的区分了,但我始终觉得这种区分对感知力的训练还是太浅。今天可以迅速收集几十家伤寒学说,但是却没有好好去利用,把这些古人的经验细致的区分。大部分人是停留在医理上,就算伤寒论断代千年,依然有很多临床经验的区分可以做统计,让我们对辨证论治感知力大大提升。

此文辨证的宏观问题不做详细描述,伤寒论整本书就是辨证论治,六经、脏腑、经络辨证在各个伤寒注家上都可以读到。这篇通过一个个例做个辨证论治的细化练习,谈的是技术性问题,也不要需要扣个没有医理什么大帽子,如果觉得这样的练习对你有益,就去尝试一下。

一些人在学伤寒经方的时候,都会兜兜转转回到脏腑虚实上,也就是很容易进入时方的思维方式,从而忘记了辨证论治,本篇来论述我自己的训练辨证论治的方式,就是为了强化六经辨证,能最大可能以表里病位、寒热病性、虚实病态做更深刻了解。

伤寒论版本选择

辨证论治做到后面就是细节的区分,可是这个细节区分太技术化,不能显示注释者高大上,或者因为家传而几乎没人提出来让学习者好好对待。

先说一下伤寒论版本,其实现在走向两个极端,喜欢学术的,写论文的,往往以考据文字为证据,同时受经学体系影响,上来就否定某个是伪本,这种学术上定义就往往容易否定其他版本的实际作用,而我们也容易迷信所谓的专家或者权威,越是没有实际经验的人,越喜欢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冠上几个专家和博士头衔,这就就影响了伤寒经方在技术上的发展。

而注重临床的,对这种考据不会下功夫,我们也看到现在桂林本伤寒杂病论就很受市场推崇,因为他的体系更完备。对很多注重实战的人来说,里面的脉法或者六气的方证贴近伤寒论体系,比温病派的方子更加确切的属于经方思维。

我个人对这种学术性的东西不太看重,虽然我会把康平本、康治本、成无己本、桂林本古本、长沙古本等收集起来,也会偶尔做个对比,但是并没有多么固执的认为谁是唯一的标准。通过康平本知道“博采众长,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等只是注释,并非仲景语,同样如冉雪峰说的“夫天布五阳”以后段落非是仲景遣词方式,到了《平脉篇》中有很多句子是押汉朝韵脚,应该属于仲景采用,对于这样的东西我觉得,大部分人没有必要太认真,因为这些东西不能增加医术,有时候就当做八卦新闻的态度看看,要不很容易一根筋。在这儿不是说考据不重要,是对很多自学的保持平常心,要不很容易陷入做学问的圈子,但我们还是很尊重钱超尘这样的老先生,如果不是他们的考据,很多东西确实不容易解释清楚.

总而言之,就是在版本选择上,我们几个版本最好都有所涉猎,遇到一些模糊地方可以自己去对照区分,别被一些没有临床经验的论文误导。毕竟实战和写论文评职称的目的还是不同的。

各个注释版本的合理应用

相比起来无知,我觉得更要注意不要形成某家某派的偏见,所以伤寒注家的还是多涉猎。其实注本这种东西,我觉得开放心态最好,我平常用来查阅的注家就二三十个,再加上一些集注,差不多就是四五十家注家,但是越读越容易忘记,读的时候能区分细节,可是读过之后就觉得无法应用到实战,后来慢慢觉得,所有的注家都是为了最大可能理解仲景原文,回到仲景的辨证论治上。

医理只是一种学说,我们的文化系统,决定了我们太会想,以至于道理一大堆,然后习惯性把这些道理当成标准。这也是我们在读各个版本遇到问题,就是看大多数的注解版,在开头的自序中都是标榜自己唯一标准,对我们学习而言,注释的作用可能最后就是无招胜有招的意思,学习时候记着,学过忘记招式就可以了。

我觉得伤寒论注释不是让你一定形成一个标准,现在投机市场派很多人讲课就是把自己注释讲解的当成唯一标准,这种已经严重背离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一家有一家的伤寒,没有必要非要让自己成为标准。似乎这种做法可以碾压几千年历史上注家,这种情况要么就是自己认清不了自己,格局有问题,要么就是别有用心,要么真的是自己化忌看不开,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三思。

在治学态度上,我倒是比较希望有人可以如台湾大学的教授欧丽娟等,采用很多西方的讲学方式,列举出来重点的几家,然后让学生去了解,而不是一种标准答案,我们应试教育形成的思维其实不适合开放性解读伤寒论。学伤寒论本身最终是回到伤寒论这个原点上,而不是觉得哪一家是标准,涉猎各种注释版本,是更开阔的思路理解伤寒论,最后还是回到辨证论治上,而不是记住各个注释家的经学或者脏腑理论,最后拐弯抹角进入到时方世界。

辨证论治操作方式

众人都喊着辨证论治,但现在看学术性论文不是内经的理论派,就是承袭西医的辨病,学西医专病专方,然后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很多中医已经形成定式茵陈蒿汤治疗*疸症、乌梅丸治胆道蛔虫症、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肺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热性疾病、白头翁汤治疗痢疾等,然后建立起起来专病专方专药的典范。这些经验总结本来是为了大家能对辨证做好区分,同时可以借鉴先辈经验,然而导致专病专方越来越偏离辨证论治。

在这而还是着重说一下,很多书籍或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经方的辨证论治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