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阳泉市平定县冶西镇上冶头村小酸枣撬开产业
TUhjnbcbe - 2021/2/13 10:51:00

金秋十月,走进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冶西镇上冶头村,村里偌大的戏台上,晾满了红彤彤的酸枣,衬着村里人喜迎丰收的笑脸。

“你们打这么多酸枣干嘛?又不能拿它当饭吃。”平定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不解。

“哈哈,这你就不懂了吧!我带你去开开眼!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帮扶队员们正在‘大房’忙着呢。”村委会门房大爷边说,边带平定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朝村里的“大房”走去。

还未到“大房”,只听“哗哗哗”、“嗡嗡嗡”的声音传来。走进去一看,四台机器一字排开,村干部和扶贫队员们扯水管灌水的、调设备的、铲酸枣的、接枣核的、倒枣仁的……“大房”俨然变成了热火朝天的酸枣生产加工厂。

平定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瞅着机器检修的空当,问村*支部书记张润岗。他擦擦脑门上的汗,颇带神秘地说:“俺们正齐心协力调试机器,努力把这不起眼的小酸枣,变成脱贫致富的金蛋蛋呢!”

村集体统一购置设备,统一高价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多少年来,酸枣这小东西,野生野长,上冶头村民司空见惯。有一天,村里忽然隔三岔五跑来了河北人,开着车吆喝:“收酸枣啦,收酸枣啦!”

酸枣还有人收购?村里人颇感惊讶。更令他们惊喜的是,收购行情居然日见增长,从开始的每斤两块六,几天时间居然涨到了三块六、七。村民们开始成群结队,戴起手套,拿上剪刀,挎着篮背着筐,翻山越岭找酸枣,打酸枣。

酸枣打来了,可收酸枣的河北人却不是每天都能来。这时,兼任村医的张润岗了解到一条重要信息:河北人之所以高价收购酸枣,为的是卖给药厂。因为酸枣仁可入药,对安神具有良好疗效,而目前市场上,酸枣仁的缺口相当大。

“上冶头是纯农业村。全村常住人口多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90人。多年来,村里人只靠种点玉米、谷子为生,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挣不下几个钱。如果酸枣仁能卖钱的话……”犹如一道光划过,张润岗眼睛一亮,他赶紧找来支村两委成员和驻村扶贫干部商量:“咱村脱贫攻坚缺乏产业支撑。现在酸枣行情不是好吗?如果咱紧抓这一市场发展机遇,将小酸枣做成大产业,那贫困户脱贫致富还愁什么呢?”这个想法一说,大家连连点头。

紧接着,考察市场,考察设备厂家,广泛宣传征求贫困户意见,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村集体统一购置酸枣加工设备,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收购价,每斤四块二!

村民们为打酸枣忙乎着。村干部和驻村扶贫队员,却为筹钱忙乎着。

消息一出,贫困户奔走相告,千百年来任它熟透自由跌落腐烂的不起眼的酸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贫困户打酸枣的热情更高了,就连非贫困户也被带动起来了。

酸枣加工设备需要2万元,村集体拿不出,上冶头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润岗默默自掏腰包垫资。承诺村民统一收购,可是,哪里去找这么多现钱?对口帮扶单位——平定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出手了。馆长杨秀花主动带头,馆里10名同事也积极响应,大伙先筹集了元。

钱有了,村干部和扶贫队员开始扛着大秤,提着麻袋,揣着纸笔,挨家挨户上门去称重、登记、付款。王晓芳从没用过大秤。村民们教她:“用拇指慢慢拨,让秤秆平了……”第一天下来,王晓芳学会用大秤了,她也傻眼了,筹集的元用光了!恰好在村入户的档案馆馆长杨秀花一摸口袋,将兜里的元掏出来,驻村扶贫队员王晓芳和帮扶干部王帅兵、樊秀林也七凑八凑,凑够元赶紧垫上。

不知不觉,国庆、中秋佳节来临。村干部和扶贫干部却无心过节。

酸枣打得太多了,挨家挨户上门收购已不合适,村干部通知村民们将酸枣统一运到戏台前来。村民来了一个又一个。不知不觉,已是晚上九点。

而驻村扶贫干部王晓芳呢,人在城里的家中休息,心却依然驻守在上冶头村。时不时通过上冶头村工作群,

1
查看完整版本: 阳泉市平定县冶西镇上冶头村小酸枣撬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