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肥气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属肝系病
TUhjnbcbe - 2021/6/11 14:55:00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06/7117848.html

肥气,五积病之一,属肝之积,症见左胁下有肿块突起,状如覆杯,久则咳嗽呕逆,脉弦细。

《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

《难经·五十六难》:“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连岁不已。”

《济生方》详细描述谓:“肥气之状...诊其脉,弦而细,其色青,其病两胁下痛,牵引小腹,足寒转筋,男子为积疝,女子为瘕聚。”

本病多由肝气郁结,瘀血停聚所致。

治宜化瘀祛湿,疏肝利胆。

1.五积丸

来源:《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

主治:五脏之积。肝积肥气,心积伏梁,脾积痞气,肺积息贲,肾积奔豚。

组成:人参,白茯苓,厚朴,*连,川乌,巴豆。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魏灵丹

来源:《鲁府禁方》卷一。

主治:噎食、转食、痞疾,中满中窄,贲豚伏梁,肥气癥瘕。

组成:真阿魏,五灵脂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用*狗胆汁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小儿三丸,白滚汤送下;有痰,生姜汤送下。

宜忌:忌生冷、葱、蒜、鱼、面。

3.肥气主方

来源:《活人方》卷四。

主治:肥气,形枯神萎,其脉两关沉弦而急,或弦滑而数。

组成:半夏三钱,楂肉二钱,橘红一钱五分,白术一钱,柴胡一钱,人参七分,川芎五分,生姜一片。

用法:水煎,早空心、午前服。

方论:橘、半、生姜消痰清气为主;楂肉消积疏肝而不伤脾;柴胡清散肝郁;川芎和血开郁;人参、白术培补营气。

加减:病初起,可加白芥子五分攻隐伏痰,青皮五分破固结之气,久则忌用;白术渐加至三钱,人参渐加至一钱五分;楂肉渐减至不用;虚寒加肉桂五分。

4.芎归芍药汤

来源:《奇效良方》卷二十八。

主治:肝积气滞左胁下,遇发作手足头面昏痛。

组成:川芎,当归,芍药,桂枝,防风,枳实,羌活,甘草各一钱六分,干葛四分,麻*,侧子二分。

方中麻*用量原缺。

用法:上锉,分作二帖。每帖用水二钟,加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服。有汗避风。

5.疏肝饮

来源:《鲁府禁方》。

别名:疏肝散(《寿世保元》卷五)。

主治:肝积,左胁下痛,或因怒气所伤,或跌闪所致。

组成:*连(吴茱萸煎汁拌炒)二钱,当归,柴胡各一钱半,青皮一钱,桃仁(研如泥)一钱,川芎,白芍(酒炒)各一钱一分,红花五分。

用法:水煎,食远温服。

6.酸枣仁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主治:肝积肥气,久不已,变疟,令人热多寒少,小便赤涩。

组成:酸枣仁(生用),薏苡仁,紫苏子(炒,研),木通(锉),枳壳(去瓤,麸炒),坐璃草,木香,大*(锉,炒),*耆(锉),麦门冬(去心,焙),升麻,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煎麦门冬汤送下。

7.瘠肥丸

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功用:和肝散积行血。

主治:由气血两虚,逆气瘀血相并而成之肥气,左胁下如覆杯,痛引小腹。

组成:川芎一两,当归一两,肉桂五钱,沉香五钱,红花一两,延胡索一两,香附一两,蓬莪术五钱,赤芍一两,青皮一两。

用法:上为末,酒或醋为丸。每服二三钱。

8.三棱煎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主治:肥气,结固不散,腹胁急疼,食少体瘦。

组成:三棱七斤(净洗,去泥土,锉碎),川大*三两,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鳖甲三两(涂醋炙令*,去裙襕),木香一两。

用法:上件药,先以水二斗,煮三棱至三升,去滓;捣罗诸药为末,入前煎中,于铜器内慢火熬之;更入米醋一升,同煎熬令稠;候稍冷,并手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温酒送下十丸。

9.大*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主治:肥气,结聚在左肋下,坚牢疼痛,食少体瘦。

组成:川大*二两(锉碎,微炒),防葵一两,木香三分,川乌头一两(炮裂,去皮脐),鳖甲一两半(醋炙令*,去裙襕),干姜三分(炮裂,锉)。

用法:上为细末,以陈米醋三升,熬今稠,入神曲末半两,煎成糊,溶和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以温酒送下。以微利为度。

10.木香丸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主治:肥气,积聚不散。

组成:川大*四两(锉碎,与鳖甲同煮,焙干),木香二两,鳖甲四两(以米醋二升与大*同煮令醋尽,炙令*)。

用法: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11.防葵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主治:肥气,在左胁下,结聚成块,心腹妨实,不欲饮食。

组成:防葵一两,诃黎勒皮三分,白术三分,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桂心三分,枳实半两(麸炒微*),木香三分,槟榔三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12.蓬荗根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主治:肥气,在左胁下,似覆怀,咽酸吐水,面目萎*,胸膈不利。

组成:蓬荗根二两(锉),牡丹一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三分,京三棱一两(炮裂),枳壳二分(麸炒微*,去瓤),槟榔一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13.蓬茂根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主治:久积结癖气不散,左胁下如覆杯,咽酸吐水,面目萎*,此名肥气;并女子血瘕。

组成:蓬茂根(锉)二两,牡丹皮(锉),赤芍药各一两,桂(去粗皮),枳壳(去瓤,麸炒)各三分,槟榔(锉),当归(切,焙),生干地*(焙)各一两半,生姜(去皮,切,焙)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晚各一服。

14.鳖甲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主治:肥气,体瘦无力,少思饮食。

组成:鳖甲一个(可重四两,净洗,以醋和*泥固济背上厚三分令干),京三棱三两(炮,锉),川大*三两(锉碎,微炒),枳壳三两(麸炒微*,去瓤),木香二两半,桃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细研如膏)。

用法:上除鳖甲外为末,后泥一风炉子,上开口,可安得鳖甲,取前药末并桃仁膏,纳鳖甲中,用好米醋二升,时时旋取入鳖甲内,以慢火熬令稠,取出药,却将鳖甲净洗,去泥焙干,为末,与前药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15.鳖甲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主治:肥气,在左胁下,按之坚,不能食,脉候弦而紧,肌体萎瘦。

组成:鳖甲一两半(涂醋,炙令*,去裙襕),当归一两(锉,微炒),京三棱一两(炮,锉),诃黎勒皮一两,大*一两半(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去瓤),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16.石韦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主治:肝积气。

组成:石韦(拭去毛,焙),京三棱(煨,锉),附子(炮裂,去皮脐),吴茱萸(水洗七遍,焙干,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蜀椒(去闭口及目,炒出汗)各一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煎荆芥汤送下。

17.肥气丸

来源:《简明医毂》卷三。

主治:肝积。

组成:青皮,陈皮,三棱,蓬术(醋炒),*连,枳实,厚朴各一两,槟榔,萝卜子(炒),川山甲,肉桂,干姜(炮)各五钱。

用法:上为末,入炒盐三钱,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米汤送下。

18.肥气丸

来源:《活人方》卷四。

主治:积聚癥瘕。

组成:生半夏一两,人参五钱,白术五钱,川芎五钱,青皮五钱,沉香三钱,木香三钱,瓦楞子三钱(醋煅),白芥子一钱,广橘红一钱。

用法:醋调神曲糊为丸。每服二钱,午前午后白滚汤送下。

19.肥气丸

来源:《东垣试效方》卷二。

主治:肝之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痎疟,连岁不已。

组成:厚朴半两,*连七钱,柴胡二两,椒(炒去汗)四钱,巴豆霜五分,川乌头(切,去皮)一钱二分,干姜(炮)半钱,皂角(去皮弦子,煨)一钱半,白茯苓(去皮)一钱半,广术(炮)二钱半,人参(去芦)二钱半,甘草(炙)三钱,昆布二钱半。

用法:上件除茯苓、皂角、巴豆霜外,为极细末;另研茯苓、皂角为细末,和匀;另研巴豆霜旋旋入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两丸加服。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

加减:秋、冬,加厚朴半两(通前一两),减*连一钱半;若治风痫,于一料中加人参、茯神、菖蒲各三钱,*连只依春、夏用七钱,虽秋、冬不减,空心淡醋汤送下。

20.肥气丸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主治:

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肝之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如龟鳖状,久久不愈,发咳逆呕,痎疟,连岁月不已,其脉弦而细。

2.《古今医统大全》:肝积名肥气,色青,两胁下痛,牵引小腹,足寒转筋,男为积疝,女为瘕聚。

组成:青皮(炒)二两,当归须,苍术各一两半,蛇含石(煅,醋淬)三分,蓬术(切),三棱(切),铁孕粉各三两(与三棱、蓬术同入醋煮一伏时)。

用法:上为末,醋煮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丸,当归浸酒送下。

21.加减肥气丸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主治:肝之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咳逆,痎疟连年不已,其脉弦而细。

组成:柴胡,厚朴,人参,干姜各半两,川乌,巴豆霜各三钱,肉桂二钱,*连一两,川椒,甘草各五分。‘

用法:上除巴豆霜外,同为细末,旋入巴霜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空心淡醋汤送下。

加减:秋冬,干生姜半钱,加厚朴一倍,减*连一半。

22.增损肥气丸

来源:《济阳纲目》卷四十一。

主治:肝积。

组成:当归,苍术各一两半,青皮(炒)一两,三棱,莪术,铁孕粉各三两(三味入醋同煮一伏时),蛇含石(煅,醋淬)五钱。

用法:上为末,醋煮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丸,当归酒送下。

23.三棱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主治: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令人羸瘦,发寒热,不能食。

组成:京三棱一两,川乌头一两(炮裂,去皮脐),雄*半两(细研),硼砂一两(不夹石者,细锉),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鳖甲一两(涂酥,炙令*,去裙襴),防葵一两,麝香一分(研入)。

用法: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以米醋一升,熬令稠,入少面作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酒下十丸,空心服。

24.硼砂煎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别名:硇砂煎丸《医方类聚》卷一一O。

主治:肥气,经年不散,左胁下状如覆杯,天阴即疼痛。

组成:硼砂二两(不夹石者,细研,以酒醋各一升,熬如膏),干漆一两(捣碎,炒令烟出),防葵一两,木香一两,川大*一两半(锉碎,微炒)。

方中硼砂,《医方类聚》引作“硇砂”。

用法:上为细末,入硼砂膏中,再入少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空心温酒下。

25.牵牛煎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主治:肥气,结聚不散,腹胁胀满,呕逆酸水,饮食减少。

组成:牵牛子末三两(以生姜汁半升,酒一升慢火熬如膏),木香一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鳖甲一两半(涂醋炙令*,去裙襕),槟榔一两,桃仁一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研入)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硼砂一两(不夹石者,细研入)。

用法:上为末,入牵牛子煎中和溶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肥气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属肝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