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前二甲复脉,防痉厥之渐;即痉厥已作,亦可以二甲复脉止厥。兹又加龟板名三甲者,以心中大动,甚则痛而然也。心中动者,火以水为体,肝风鸱张,立刻有吸尽西江之势,肾水本虚,不能济肝而后发痉;既痉而水难猝补,心之本体欲失,故然而大动也。甚则痛者,“阴维为病主心痛”,此证热久伤阴,八脉丽于肝肾,肝肾虚而累及阴维故心痛,非如寒气客于心胸之心痛,可用温通。故以镇肾气补任脉通阴维之龟板止心痛,合入肝搜邪之二甲,相济成功也。
临床医案
刘渡舟医高血压冠心病医案
钱××,女,66岁,内蒙古人。年4月26日初诊。
患高血压型冠心病16年之久,一直用中、西药治疗,曾服复方降压片、降压灵、复方丹参片等,血压不稳,旋降旋升。测血压/mmHg。近一年病情加重,头目眩晕、心悸、胸闷、背部痠沉、少寐、口干、手足时发震颤。最为奇者,舌麻为甚,五味不辨。视其舌大而偏红、舌苔白滑、脉沉。辨为心阳虚弱,水寒之邪上冲之证。治用苓桂术甘汤:
茯苓30g、桂枝12g、白术10g、炙甘草10g。
服十四剂药后,胸闷、心悸、背沉减轻。然患者之舌麻反甚,血压因舌麻旋即升高,头眩、失眠、心悸、口干,手足瞤动亦随舌麻而加重。再视其舌红而少苔,脉沉细无力。细辨此证,前按阳虚水气上冲反而加重,今舌红少苔,脉来沉细,呈现阴虚而有手厥阴风火上燔之势,此阴虚风动也,治以滋阴潜阳熄风为急。疏方:
麦冬30g、白芍30g、酸枣仁30g、生地20g、炙甘草14g、龟板12g(先煎)、牡蛎30g(先煎)、鳖甲16g(先煎)、阿胶10g(烊化)、太子参20g、桂枝3g、五味子10g。
此方服后,症状大为减轻。又照前方自进七剂,舌麻已愈其半,大便爽,心悸、失眠、口干、掉眩诸症皆减。舌麻多在凌晨感觉明显。“晨起而发者,阳动而阴未济也”。仍守上方,继服三十余剂,舌麻一症痊愈。血压/80mmHg,冠心病亦得到控制。随用羚羊钩藤汤与*连阿胶汤交替服之,以善其后。
[按语]本案之舌麻,为厥阴阴虚不能涵养肝木,水不制火,阴不潜阳而风阳发动之象,故伴有心悸、头晕目眩、手足震颤、舌红少苔、脉来沉细等候。治当滋阴潜阳熄风为法,乃用吴鞠通“三甲复脉汤”加味。用“复脉汤”滋阴养血,加“三甲”潜阳熄风。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患者脉来沉细无力,结合其心脏病史,其人亦有心阳不足的一面,所以在方中又加入太子参、桂枝等甘温之品,扶助心阳之外,又有活泼气机,协调阴阳之妙义。
临床使用“三甲复脉汤”要紧扣厥阴阴虚,风阳内动的病理特点。其辨证要领以头晕目眩、心中憺憺大动,肢体抽搐或瘛疭,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见结代诸象为准。
陈瑞春医案癫痫龙××,女,9岁,学生。年5月6日初诊。患孩发病前是学习优等生。突然感到精力不集中,夜寐烦躁,情绪躁动,继之晚间发现抽搐,人事不省,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约2~3分钟后,仍熟睡,次日疲劳不起床。开始每月1~2次不等,随后发作频繁,每周发1~2次,白天也发,学习随之下降,考试不及格。已服西药镇静,未见效。后又服中药镇痉熄风,诸如天南星、天竺*、蜈蚣、全蝎、祁蛇之类甚多。时逾半年,病未控制,无法坚持学习。
就诊所见:患孩消瘦,面色两眼红赤,躁动不安,坐立不宁,喜欢说话,食纳少,夜寐辗转不稳,说梦话,手心热,大便干燥,脉细弦数,舌红少苔,舌根*腻,中心红赤。综观上述,实为心火亢旺,肝胆不宁;又因久病过服祛风燥血之虫类药,虑其实中有虚。姑从清心泻火、养血镇痉论治,佐以养胃化痰。处方为*连阿胶汤合三甲复脉汤化裁:*连3g,阿胶6g,白芍10g,炙甘草3g,生龙、牡各10g,炒龟甲、鳖甲各10g,炒谷、麦芽各6g,山药10g,法半夏6g,鸡子*1枚(冲服),生地10g,连翘6g。嘱服5剂,每日1剂,煎2次稍凉服。
二诊,5月13日。服药后,病孩躁动现象基本平定,未发抽搐,睡眠安静,食纳稍增,面色红赤减轻,舌*腻退,舌面红赤减,手心热减,大便通畅,脉细弦稍数。病情有所缓解,仍守上方继进。嘱服10剂。
三诊,5月25日。上药服10剂后,病孩诸症减轻,近半个月未发现癫痫发作,性情平稳,语言减少,恢复往日文静状态,饮食正常,睡眠安静,二便正常。学习成绩有所上升。舌苔淡红,薄白润。脉细稍弦。
仍守前方加减:生地10g,白芍10g,阿胶6g(烊服),炙甘草3g,知母6g,生龙、牡各6g,炒龟板、鳖甲各10g,山药10g,连翘6g,竹叶6g,女贞子6g,旱莲草6g,浮小麦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上药服10剂后,改为每隔日一剂。
先后服上药80余剂,癫痫未复发。随访至今10多年,病未复发,学习成绩优秀。
本案出自陈瑞春《伤寒论实践论》
朱进忠用三甲复脉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案渠××,男,21岁。再生障碍性贫血2年多。医予输血、激素等西药治疗半年,诸证逐渐加剧。后又配合中药益气养血、滋阴补肾等剂一年多,症亦不减。审其面色觥白,自汗盗汗,身热(体温39.8℃)乏力,胸闷心悸,齿衄鼻衄,全身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紫斑,脉虚大而结。血红蛋白3.5g/dl。综合脉证,思之:此病血证已久,显已转为虚劳之疾。虚劳之疾者,仲景《金匮》之治,虽诸脏俱损,若心气不足为主者,当补其心气。今本证胸闷汗出,心悸脉结之心证俱见,自当从心论治。且夫《金匮》附方中有云:“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因拟三甲复脉汤加减养心阴。处方:龟甲30g,鳖甲30g,牡蛎15g,炙甘草10g,麦冬10g,白芍10g,阿胶10g(烊化),生地15g。服药6剂,汗出胸闷,心悸乏力,身热均减,体温37.5℃,血红蛋白5g/dl。继服上方60剂,诸证俱失。后果愈。
[朱进忠.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