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党参的日常用法
TUhjnbcbe - 2023/3/2 8:28:00

*参--补中益气养肝血

《本草纲目》中介绍*参时道:“是*者根须颇长,根下垂,有得一尺余则,或十歧者。其价与银等,稍好难得。参须上*者佳。今真*参久已难得,肆中所卖*参,种类甚多,皆不堪用。唯防风*参,性味和平足贵,根有狮子盘头者真,硬纹者伪也。”

所谓“真*参”是指产于山西上*(今山西长治)的五加科人参。由于该地区的五加科人参逐渐减少乃至绝迹,后人遂用其他药材形态类似人参的植物伪充之,并沿用了“上*人参”的名称。至清代医家已清楚地认识到伪充品与人参的功用不尽相同,并逐渐将形似防风、根有狮子盘头的一类独立出来,作为新的药材品种处理,定名为*参。*参是传统的补气药,在大补元气上次于人参,药力较弱,故可常在药膳中代人参食用。具有补脾肺之气、益血生津的功效。

别名:上*人参、防风*参、*参、防*参、上*参、狮头参、中灵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经。适用体质:气虚体质。

用法用量:煎汤每天6~15克为宜。

服用禁忌:气滞、实证、热证者忌服。

现代研究成分:糖类包括果糖、菊糖、多糖和4种杂多糖。含生物碱和氮类。含挥发油。氨基酸类包括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以上7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天冬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17种。还含有甾醇及三萜类。无机元素包括铁、铜、钴、锰、锌、镍、锶、铝、钒、氟等。药理:*参多糖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参水煎,醇沉剂对应激型、幽门结扎型、炎症和阿司匹林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明显的预防保护及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脑膜炎球菌对本品煎剂中度敏感。*参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并间接促进机体抗寒能力。配伍应用*参配麦门冬:*参甘平,具有补益脾肺,生津养血的功效;麦门冬甘、微寒,能益胃生津、养阴润肺。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生津的作用,适用于热伤气阴、津液大耗、心虚脉微等。*参配*芪:*参善于健脾益气;*芪善于益气升阳。两药合用,可增强补脾益肺的作用,适用于肺脾气虚、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参配熟地*:*参长于补益脾胃、生化精血;熟地*甘微温,善于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两药合用,可增强补气生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双亏导致的面色萎*、头晕心悸体弱乏力等。*参配当归:*参健脾益气;当归善于养血和血。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内伤气血不足诸证,如头晕、乏力、少气懒言等。保健功效,补中益气,*参性平,不燥不腻,能健脾和胃,健运中气,鼓舞清阳,为常用补中益气之品如与*芪、升麻、白术等配伍,可补气、升阳举陷,方如“补中益气汤”,与*芪、蛤蚧等配伍应用,具有补益脾肺气、止咳定喘的功效。益血生津、*参性平、味甘、化精微、升阴血、益脾胃,具有补肺益气、补气养血、生津的作用,对热伤气津之气短口渴疗效显著。可与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本品亦常与解表药同用,养心安神龙眼肉等配伍可以养血安神,如归脾汤《济生方》。*参的补气养血作用能够改善气血亏虚所致的失眠、多梦、易惊等症。与酸枣仁、健脾益肺*参健运中气,主要健脾气、补肺气。如“四君子汤”《局方》,将人参与茯苓,所致的气短喘咳、声音低微、言语无力之症。白术、炙甘草同用,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还可治疗肺气不足。

补气中药*参配白术:*参甘平,长于补脾养胃,健运中气,补气力强;白术甘温苦燥,善于补脾和胃,祛湿化浊,健脾力胜。两药合用,可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所致食少、便溏、吐泻等。选购与储存*参的种类较多,下面以最为常见的*参饮片和米*参为例。前者性状为椭圆形或类圆形的厚片,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裂隙或菊花纹,中央有淡*色圆心。周边淡*白色至*棕色,有纵皱纹。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有特殊香气,味微甜。而米*参表面老*色,余同生*参片。在储存方面,由于*参本身富含糖质,不易干保护及促进透,极易霉蛀,所以不建议大量储存。即使是炮制品也最好能贮于干燥容器中,然后放置曾强免疫功于通风干燥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防霉防蛀。

家庭调理药膳;

莲参粥材料;*参、莲子、薏苡仁各10克,淮山药20克,红枣10枚,糯米50克。做法红枣去核,莲子放冷水中浸泡至胀,去心。加适量水,除糯米外均入锅。旺火煮沸后加入糯米,至再沸改用文火煨至糯米熟即成。每日2次,早、晚服,补气养心、健脾益胃、生津。适用于低血压引起的眩晕症。

参苓白术鲫鱼汤材料;鲫鱼1条,*参、茯苓、白术各10克,甘草3克。做法;*参、茯苓、白术、甘草煎煮取汁备用,鲫鱼去鳞去内脏洗净。锅内放油,待油7成热时将鱼煸一下,加入料酒、葱姜,放入适量水煮沸后与中药水同煮沸,加入调味品。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养胃。食用此汤时应连鱼肉一起吃。主要用于夏令季节食欲缺乏,脾胃气虚,舌苔厚、白腻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参的日常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