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之后,很多朋友可能会有很多猜想,如此酸的野果到底是什么呢?在野外很酸的野果多的是,比如说酸筒杆、野山楂、酸角等等,这些野果都是非常酸,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有些野果或者植物提到名字嘴里都酸酸的,但还有一种野果更是让人有种“算掉牙”的感觉,这种野果就是“南酸枣”。
酸枣这种野果大家都不陌生吧,不过南方的酸枣和北方的不同,虽然都比较酸,但是北方的酸枣都比较小,并且北方的酸枣都是一层果皮里面基本没有什么果肉,植株也比较矮小,而南酸枣正是北方酸枣的相反,以前到了秋天的时候,山上的南酸枣就成熟了,但是这样的野果让你看一眼都会觉得流口水,吃过南酸枣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种枣看着挺有食欲的,可你放到嘴里吃上一颗,可能就酸的牙齿都倒牙。
南酸枣只是一个学名,每个地方叫法都不一样,四眼果、化郎果、鼻涕果,这些都是它的名字,我们先说下南酸枣的特征,南酸枣是一种乔木,树皮是那种褐色的,树枝要比北方的酸枣要粗壮,并且在它的树枝上你仔细看有很多皮孔,它的叶子就不用介绍,和我们家里栽种的枣差不多,但是这种南酸枣比较高,最高能长到20多米,它开花结果的季节和其他枣也差不多,全缘或幼株叶边缘具粗锯齿。
南酸枣是椭圆形的,没成熟的时候是纯绿色的,但成熟之后就变成*色的,径约2厘米,这种酸枣有个特点,其实外表看着挺饱满的,以为里面的果肉很多,其实它也和北方的酸枣有些类似,也是皮包骨头,皮相对比较薄,但是里面的果肉并不多,并且它的枣核比较大,它的果核顶端还有五个孔。
南酸枣也不是说在南方各地都有,它的分布主要是在浙江、福建、广东、湖北、广西、湖南还有云南等地,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热带植物,在云贵川一带,南酸枣喜欢生长在丘陵或者山谷中,而在浙江和福建地区,南酸枣则喜欢生长在山林中,不管在什么地方它对于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喜欢比较湿润的环境下,并且当地气候属于中亚带,主要就是因为南酸枣不耐寒,这种树只要当地土壤和气候适宜,那么树龄可以长达数百年。
南酸枣是一种农村比较有特色的野果,以前的时候等到南酸枣成熟以后,很多人就会上山去采摘,现在笔者发现一个问题,采摘的人少了,但南酸枣树却少了,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南酸枣的酸度对于味蕾非常好,也就是说非常的开胃,以前有的农民上山将南酸枣采摘下来之后晾晒,大约也就是晒上本个月左右,它里面的水分就减少了,这个时候的酸枣放到嘴里吃就不会那么酸了,但这样的酸枣基本也没有果肉了。现在南酸枣在有些地方还形成产业,当地农民将南酸枣制作成一些美食销售。
南酸枣的价值不光能食用,另外它的果核也是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的,我们刚才也说它的果核有5个小孔,它的果核大约长2-2.5厘米,径1.2-1.5厘米左右,这种果核也被称作“五眼果”,它的这5个小孔和果核中间是相通的,因此也有人叫它“六通”,这种果核晾晒之后比较坚硬,可以用来制作一些把玩,就是串珠、就和菩提差不多,是用来戴在手上或者脖子上的,并且市场价格也是相当的高。
南酸枣据了解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南酸枣性味:甘、酸、微涩,平,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在《广西中草药》中记载南酸枣对于厌食症也有很好的帮助。南酸枣含有胡萝卜甾醇、早谷甾醇、水杨酸、鞣花酸、槲皮素、柚皮素、钙、钾、钠等等元素,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都是比较高的。
南酸枣等到成熟之后,有的人会说酸甜酸甜的,但笔者则不这么认为,不管是否成熟一样的非常的酸,尤其它的果皮咬一点点就酸的牙齿受不了,以前农村有的老人特别喜欢这种南酸枣,都说是开胃的,所以就会加工成糟糕吃。
那么大家以前吃过这种南酸枣吗?你觉得南酸枣酸吗?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